2016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连续13年聚焦“三农”
2016中央一号文件公布 连续13年聚焦“三农” 改革开放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号文件27日由新 【阅读全文】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仓满为患 进口量却屡创新高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仓满为患 进口量却屡创新高   我国粮食正呈现总产、库存、进口“三量齐增”的新现象:一 【阅读全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   国办发〔201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 【阅读全文】
市场快报
当前位置:首页 > 锄禾网关注 > 市场快报

防范大拆大建对农村的四重伤害

时间:2016-02-03  来源:


近些年,新农村建设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的地方热衷于大拆大建,把一栋栋农房拆掉,把一片片村庄推倒,建起一个个聚居点、一处处欧式小区、一群群乡间高楼。个别地方把它当作光鲜的政绩,四处宣扬;有些老板从中看到可观的商机,设法寻租;一些老农住进了样板房,开心了一阵子。有人断定,这就是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有的地方进一步拿出宏伟蓝图,要让广大农村都这样“旧貌换新颜”。

然而,大拆大建带来的“好景”不长,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有的地方还引起了社会矛盾,媒体多次做过专题报道。大拆大建总有它的诱惑。2015年下半年,在某县推荐的一个点调研,在比较偏远的地方,是当地某成功人士回乡规划的,已经启动了几个项目,包括一栋数千平方的豪华大楼。业主的抱负是,把村里农房全拆了,集中建电梯公寓,让乡亲们住进不比城里差的高楼,还可以节约很多亩土地。

这种大拆大建,看似光鲜,但是却容易对农村造成不可修复的四重伤害:

其一,一去不返。有的,一夜之间就把风风雨雨数百年的传统村落,连着它的林盘、祠堂、民居、小桥、老井,通通夷为平地。祖祖辈辈辛辛苦苦积淀、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随着它的载体、符号的消失,一去不复返。有的,轻而易举的把依山傍水的自然村庄拆掉,跑到公路两边、良田中间去,统规统建、统规联建,盖起楼房来。这样的大拆大建,对生态的破坏、对文化的践踏,不可低估。

其二,千村一面。单就一栋房屋来看,空间布局、起居设计、外形风貌等等,都很讲究,似乎量身定做,让人心动。一旦走出去,就会有受骗的感觉。家家如此,栋栋如此,而且,一字排开,兵营一样,无非房间有多有少、面积有大有小罢了。房屋这样,小区也是这样。您去有些地方,走过一村又一村,凡新建小区,满眼大马路、大广场、大花台、大洋房。千村一面,再美也让人疲劳。

其三,不可持续。大拆大建,仅仅一个点,少说几百万,多则数千万,有的两三个亿也打不住。别说穷地方,就是百强县,三五年能做几个?三年前,我曾经去某浅丘小县看过一个样板工程,号称要打造成世界一流。就在县道旁,大约50来户,全是新建,原本比较生态的小沟也砌起了坚固的堡坎。那时还不能交钥匙,已经投了3800多万。我问县里,这样的点能做多少?答曰:就这一个都很艰难。新农村建设必须建立多方参与、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

其四,浪费资源。遭遇大拆大建,许多被拆掉的农房,本来修修补补就可以舒舒服服住上好些年;有的只建几年,还是半新半旧的。算算账,农民建房一般少不了一百五六十平方;统规统建,单价低的千把块,高的一千三四;加上装修,二三十万就没了。如果不被卷入大拆大建,靠积蓄在县城买百把平方的商品房,一般差不了多少。由此可见,大拆大建一定程度上阻扰了农民进城,成为城镇化的绊脚石。

实际上,中央向来反对大拆大建。早在2013年,习总书记就曾指出: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但是,或是利益驱动,或是政绩追求,当前大拆大建仍然有其赖以生存的空间,对大拆大建的破坏性伤害缺乏深入剖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村落会集聚更多人口,一些自然村落会逐步消亡,这符合村庄演进规律。大拆大建之所以成问题,在于它违背了村庄演进规律。

村庄演进规律,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遵循。认识它,把握它,遵循它,新农村建设才能走出必然王国,跨入自由王国。如此,类似大拆大建的悲剧才不会在乡间一再上演。

锄禾网
责任编辑:admin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