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之痛如何消解?
留守之痛如何消解? 大家也许还记得,前不久春节进入尾声时,父母返城,孩子继续 【阅读全文】
全面两孩:生得好,也要养得好
全面两孩:生得好,也要养得好 今年1月1日起,“全面两孩”政策正式落地。家住江苏省南 【阅读全文】
中央第八巡视组专项巡视农业部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
中央第八巡视组专项巡视农业部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3月1日下午,中央第八巡视组专项巡视农 【阅读全文】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权威数据 > 水稻 > 新闻动态

稻谷收储改革最终模式可能是脱钩直补

时间:2016-03-08  来源:


      稻谷是我国最主要的口粮品种,也是当前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的重点品种。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当前的稻谷收储制度改革办法作了明确表述,但对稻谷收储制度改革完善的目标模式、最低收购价水平和去库存方法等却没有做进一步的明确。这里,笔者就此做一些分析和判断。


  改革最终模式可能是脱钩直补

  对于粮食收储制度改革,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曾明确提出“要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但经过近两年的深入研究和试点,却发现在我国实行粮食目标价格制并不如预想的那么完美。

  一是我国实行目标价格制的基础和环境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不同。

  我国地域广,各地差距大,农户多,人均耕地面积少,诚信意识不强,在实际操作上有许多难点问题不易解决。

  如:我国人多地广,不同时间价格有时差别较大,以何地何时的粮食生产成本、产量和销售价格为参照来确定目标价格都难以完全合理;多年来我 国农村的实际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存在统计难度,每户农民每年每个品种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无论是按面积,还是按产量或销售量确定都存在问题;把目标差价补给土地所有者或经营者各有利弊;实行目标价格国家只补钱,不收粮,遇到丰收年景,容易出现“卖粮难”等。

  二是粮食目标价格制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在实质上区别不大。二者都是典型的与粮食生产挂钩的价格保护,同属于要削减的“黄箱政策”范畴;如果最低收购价政策按照当初设计的保本微利规则运行,也能给市场形成价格留出足够的空间,而目标价格定高了也可以导致高库存,且粮食目标价格制在我国推行又存在着操作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把三大主粮由现行的托市收购改为目标价格制,可能并无太大的改进,还会增加较多麻烦。

  三是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粮食政策调整的主要趋势是从与产量和价格挂钩的补贴向脱钩的直接补贴转变,以减少因价格激励而造成的生产过剩问题和增强本国农产品竞争力。

  为此,我国的一些业内人士和专家对在三大主粮上实行目标价格制也不看好,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没有再提目标价格制,而是提出了“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今后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推进,在三大主 粮、尤其是稻谷和小麦上实行目标价格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可能还要实行相当长一段时期,以减少“走弯路”,改革的最终模式有可能是脱钩直补。

  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合理水平

  笔者认为,今后完善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核心,是要按照“保本微利、贴近市场”的原则来确定当年的最低收购价水平。

  2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2016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维持不变,早籼稻最低收购价下调2元。但从目前我国稻谷生产成本、比较价格和供求等情况看,目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还是偏高的,无论丰收还是歉收,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都得年年启动。从生产成本和收益看,我国稻谷平均生产成本(自种)在800~950元/亩,其中人力成本约占50%;销售收入1400~1600元/亩,收益约650元/亩,效益还是相当高的。从比较价格看,去年玉米价格下调后,稻谷已成为国内比较收益最高的粮食作物,目前国外进口大米完 税价格与我国南方品质相接近的普通籼米相比,低800~1000元/吨。从供求情况看,我国三大稻谷品种都出现了供大于求,到2015年9月底,我国政策性稻谷期末库存已达6900多万吨,预计到今年9月底期末库存将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粳稻库存偏多。

  由此可见,目前最低收购价水平还是偏高的,偏高10%左右,需要继续下调;今年已下调了早籼稻价格,开了个头;预计明年粳稻收购价格可能下调0.03~0.05元/斤,中晚籼稻价格可能下调0.02~0.03元/斤。

  稻谷去库存措施探讨

  稻谷是粮食作物中最不宜储存的品种,食味和品质随储存期延长下降较快。虽然目前粮食去库存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玉米上,但到2016年2月底政策性稻谷收购全部结束时,预计全国政策性稻谷库存总量将超过1亿吨,且仍呈增长趋势;稻谷去库存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紧迫。

  稻谷与玉米不同,90%左右作为口粮消费,消费弹性小,产业链短,所谓工业消费生产的米粉、米线、雪米饼、方便米饭等也多数是用来作为食 品消费的,扩大消费的余地很小;较高的收购价格也使出口基本没有空间。因此,稻谷去库存应主要在供给侧做文章。

  稻谷的供给由国内生产和进口两部分构成,从当前情况看,国内稻谷产销平衡结余量为1500万吨左右,可通过对一些不适宜种水稻的耕地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或水改旱,开展休耕试点、适当降低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优质稻谷种植比例等办法来解决。

  据调查,在吉林中部水稻种植区,如种植“吉粳88”每公顷可产1万公斤,而种植“稻花香2号”仅能产7500公斤,“稻花香2号”的出米率也比“吉粳88”低10%左右,可见适当增加优质稻谷生产也可以减少稻谷产量。从进口看,2015年我国净进口大米306万吨,估计走私进口量为200万吨左右,净进口大米总量达500万吨左右,折合稻谷为714万吨。由于2016年国内稻谷价格仍然较高,通过价格调整和调控可减少的大米进口量有限,最多也就几十万吨,而通过打击和控制走私进口的潜力则在100万吨以上,是当前稻谷去库存的重要手段。

  由于2016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没有下调,稻谷成为目前国内三大主粮作物中比较效益最好的品种,预计如年景正常,2016年的稻谷产量仍会继续增长,2016/2017年度的稻谷期末库存也会继续增加。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