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网,锄禾,中国锄禾网,锄禾日当午,有机农业生态园,生态农业,农业互联网,农业供给侧改革,现代农业,PPP项目,科技成果

您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农业1.0 > 新农业 > 正文

黑土地上 科技助力新农业

锄禾网|来源: | 2018-08-20 | 次阅读

东北报业理事会与四平日报社、梨树黑土地论坛组委会共同组织东北百家报社媒体来到吉林省四平市参加9月1日在梨树县举办的“梨树黑土地论坛·2016年会”。
       在论坛开幕的当天上午,由东北百家报社及来自国内外的院士、教授组成的参观队伍首先走进梨树县,充分感受到了那里独特的生态魅力,探寻到现代农业成长的足迹。下午1时30分“梨树黑土地论坛·2016年会”盛大启幕。今年黑土地论坛围绕“结构调整与绿色发展”展开,着力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技术研究平台、科技展示平台,进一步推进梨树黑土地论坛的健康发展,促进梨树黑土地论坛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进而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再创佳绩。论坛上,气氛热烈,成果丰硕。
      参加梨树黑土地论坛·2016年会的专家院士、教授来到梨树田间地头,考察农业发展情况。
  田间地头看成果
       参观队伍首先来到梨树县高家保护性耕作试验基地,遥望试验基地内,一片葱绿,玉米长势喜人,参观的院士专家情绪高涨。梨树县采用秸秆还田、覆盖免耕技术,破解了因频繁翻耕造成的土地肥力不足的问题。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李荣处长说:“梨树秸秆还田坚持了十年很不容易,对化解黑土地生产力下降等问题起到积极作用”。
       不仅如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对梨树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给予高度评价。现场的农机展也吸引了专家目光,掀起广泛讨论。随着参观脚步来到蔬菜大棚内,豆角、黄瓜等苗秧长势喜人,丝毫未受“狮子山”暴雨冷空气的影响,充分发挥了棚膜的作用。
       说到梨树与中国农业大学的缘分可谓源远流长,新建的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包括宿舍楼、办公楼等已初具规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备感欣慰,“今后农大师生研究课题将更加便利。”梨树黑土地发展模式已充分惠及当地农民,梨树县蔡家镇蔡家村率先尝到现代农业发展甜头 ,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农耕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在蔡家村农耕博物馆内,蔡家镇镇长何俊伟向美国马里兰大学客座教授Cesar Lzaurradle介绍了闯关东的历史文化、农耕博物馆建馆背景以及一些老物件的故事。何镇长说:“教授对我们关东文化非常感兴趣。”
  梨树模式引关注
       本次梨树黑土地论坛·2016年会邀请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中国农业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等相关科研院所专家参加,同时还受到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以及东北百家报社媒体的关注。今年,梨树黑土地论坛·2016年会在梨树县韩州宾馆开幕,四平日报微信直播平台面向全球同步直播论坛盛况,据统计同期收看直播的观众达30多万人次。
  专家报告谋未来
       开幕式结束后迎来本届黑土地论坛的重头戏既专家报告,掀起高端头脑风暴,来自国内外的7位专家、学者从黑土地上黄玉米的优势与潜力、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发展、节水农业与东北节水增粮、黑土地保护与土地生态整理、全球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食用菌在推进黑土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等7个方面做了重要阐述。专家表示,梨树黑土地资源存在天然优势和潜力,保护黑土地,种好黄玉米,才能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给土地、天气带来的影响,农业生产必须建立有效的策略应对气候变化,转变不利因素,将气候影响降到最低。面对梨树未来发展,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郧文聚说:“可着眼于农产品质量提高,在优质优价上做文章,黑土地综合治理可通过生态良田工程实现,重新构造耕地格局。”
      位于梨树县梨树镇泉眼沟村的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成片的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这是工作人员正在对农作物进行田间管理。
  根植黑土惠百姓
  “通过我们10年的努力,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一对一的科学指导,让村里农民富起来了。”梨树县农业局副局长王贵满带领参观团走进梨树镇高家村,四周被铁丝网围起,地头有一面水泥墙,写着“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实验示范区”字样。
       “我们的玉米秸秆还田量是百分之百,通过免耕播种、宽窄行种植和机械化收割技术,降低播种强度。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老百姓一看就接受了。”王贵满说,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免耕生产体系,可以实现秸秆还田。在宽窄行种植的前提下,专用的收割机可以直接将秸秆粉碎成20-30厘米的段,并通过高留茬将秸秆固定在地垄里,第二年在上一年未耕种的垄间使用免耕播种机直接播种,既实现轮作也实现了秸秆还田保护黑土地。“2007年我们来到梨树,通过十年的研究推广,目前,实现全覆盖秸秆免耕播种面积30万亩。”免耕播种机研发人关义新经过多年研究,最终成功研发免耕播种技术,实现了免耕播种机本地化生产。为促进免耕播种机示范推广,他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为农民培训交流,交流中了解农民的需求。细心指导农民使用免耕播种机,有效实现黑土地保护,同时还降低了耕种成本,带领农民科技致富。
      在发展免耕技术的同时,梨树县高家村把瓜菜产业作为棚膜经济的重要切入点,推动全县棚膜经济向规模化发展。仅瓜菜的全县人均收入已达到1720元。
       2016年梨树县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播种的耕地面积已超过150万亩,玉米免耕播种机保有量已经达到了1500台。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农机作业服务队,通过签定农机作业合同、托管合同等手段,实现了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全面覆盖,使黑土地保护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论坛上,专家在作我国粮食单产量数据分析。
  搭建平台聚智慧
       论坛开幕的当天上午,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一行现场参观了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实验大楼拔地而起并在紧张有序地建设当中。专家、学者在实验大楼施工现场进行询问与交流,有专家表示对这里即将打造成为高端论坛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服务三农平台充满信心,期待实验大楼早日建成。
       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是综合性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建站目的是通过研究黑土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动态特征,解决该地区持续高产、高效面临的重大科技难题,探讨适合当地条件的作物生产技术体系和模式,建立区域可持续农业技术示范样板和培训基地。该项目既是梨树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引擎,又是中国农大科技孵化园,项目占地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综合实验楼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将升格成为中国农大东北研究院,成为辐射东北四省区农业科研、推广、应用的平台。
       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作为综合性农业生态系统实验站,聚天下英才而用,将继续深化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实现人才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深度融合。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为人才创新发展提供了平台,有创新的平台才会有创新的孕育,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将促进梨树农业跨越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为整个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新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也会为梨树的农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