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山区里的致富经 走进柏木洼村 看这里脱贫有啥“妙招”

锄禾网|来源:大河网 | 2018-09-12 | 次阅读

柏木洼村远景

大河网讯 一沟二岭三面坡,秋风拂韵牵牛花,育种种菜效果妙,脱贫来看柏木洼。9月11日,“小康路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采访团首站走进柏木洼村,近距离感受太行山区农民脱贫进程中的致富经。

柏木洼村位于济源市王屋镇的西部,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198亩,林坡面积700亩,该村坡岭绵延、沟壑纵横,山地特征明显。近年来,柏木洼村在脱贫攻坚中,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把发展蔬菜制种产业、实施富民增收工程作为产业脱贫的重点来抓。预计2018年底,发展“蔬菜制种+高山蔬菜”产业的贫困户可实现全部脱贫。

柏木洼高效农业产业扶贫基地产品展示

九月的太行老区,山是宁静的,人是质朴的,路是通畅的。通过科学规划、龙头带动、科技支撑、政策保障为前提,柏木洼村在这片太行山区找到一条稳定增收的致富道路。走进王屋万亩现代高效农业产业扶贫基地,绿茵种业负责人侯三元介绍说:“王屋山高效蔬菜制种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3000亩,辐射区面积10000亩,是我国重要的白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生产基地,现已建成8000平方米连栋温室大棚,率先推动蔬菜制种与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融合发展,实现育苗成本降低50%,节约水资源60%,亩均节约用工10个,种子产量提高15%,制种农户增收30%。”

据悉,绿茵种业综合带贫效应已辐射全市9镇、92个村、4130余户,年均增加农民收入7200余万元。2017年带动65户贫困户发展制种基地148.7亩,增加收入60.4万元。2018年带动84户贫困户发展蔬菜制种209.5亩,给与180元/亩生产资料补助,预计增收80余万元。

柏木洼村村支部书记张树杰接受记者采访

柏木洼,镢头把,种粮种地自消化,现如今,产业化,脱贫路上都不落。“改革开放之前,柏木洼村主要靠粮食作物维持生活很少出售,仅靠卖崽卖蛋补贴家用,人均收入不满100元。当时,住窑洞、盖土房,条件简陋比较拥挤,路都是小毛路,岭上、沟底各一条相对宽的土路,能通拖拉机,出行相当困难;电力状况非常不好,经常断电,点煤油灯是常态。”柏木洼村村支部书记张树杰向记者介绍说:“改革开放40年来,柏木洼村群众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敢闯敢冒、先试先行,先后探索发展过烟草、桑蚕、红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年人均纯收达到11300元。现在家家户户砖瓦房,住进了小洋楼,通上了自来水,走上了硬化路,电脑、冰箱、洗衣机已经不是啥稀罕玩意,60%到70%的人都开上了小轿车,家家还配置了密闭垃圾桶,牛羊圈舍大幅度减少,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实现了‘柏木洼、小金葩’的华丽变身。”

据了解,目前柏木洼基本上每块地头都通水,蓄水池与王屋山水库和柏木洼水库连同,能够确保能浇能排,旱涝保丰收。2017年开始,柏木洼村又踏上农旅融合的新征程,于每年4月下旬,举办王屋山国际菜花节,做大做强高效农业制种产业,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家庭收入。

王三柱家的院子

柏木洼村西红柿田

脱贫路上看老乡,真正脱贫才安康。67岁的王三柱是柏木洼村的种植户,家有6口人,子女在济源务工,孙子孙女在济源上学。一进门,质朴的老两口就忙着接水招呼。王三柱说,家中以前以种烟为生,年收入5至6万元,现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搞高山蔬菜,再加上子女务工收入,家庭年收入可达12万元,年人均收入2万余元。“我们这里没有农闲,每年都很充实,现在已经种上白菜,要加强管理,过段时间大片的除草、打药,还可以种上西红柿,西红柿的收入也不低,弄好的话一亩地能达到8000到10000万的收入。”王三柱告诉大河网记者:“栽培技术不是问题,技术员每三两天都会过来指导,住在这里,政府也会给我们补助,路也修的挺好,出门买点豆腐、买点肉都挺方便。”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