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3.0 > 新农业 > 正文

财经小百科|农业国家为何常处于弱势?

锄禾网|来源: | 2019-07-18 | 次阅读

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从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就能看出,当权者尤其重视农业的发展。但是,在资本力量的冲击下,农业发达的优势似乎已经不能为一个国家带来话语权。

即使,粮食是人类生存所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农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却常常处于劣势。

价格剪刀差

自从大机器开始应用于生产领域以来,农业在经济上的地位就逐渐落在了后面。工业革命之后,以工业为主要生产力的国家开始掌握领导权。

这种现象开始给一些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启发,重农转变为“抑农”,通过压制农业来支持工业的发展。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了,我们知道,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而苏联在建设国家时,在经济交换中,工业产品的价格高于价值,农业产品的价格低于价值。

也就是买农产品少花钱,而买工业产品多花钱。

它们价格与价值之间会形成差额,这种差额的动态差异表现在坐标图上会呈现出张开的剪刀状,因此,工农产品价格的这种差异也叫“价格剪刀差”。

虽然这是一种不等量的交换行为,却给苏联经济带来了腾飞。

国际贸易中的剪刀差

虽然苏联在世界地图上已经成为了过去式,但是价格剪刀差在经济交换中并没有消失。并且从国家内部延伸到了国与国之间。

如果贸易往来涉及初级农业原材料,那么农业原料的价格势必常常被压低,相反,工业制品的价格就会被相应抬高,这些交易尤其发生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农业国之间。

因此,如果一个国家支柱产业只有农业,即使农业水平很高,但也难以在国际中获得强势地位。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