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观察 > 深度解读 > 正文

借力《目录》发布保障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锄禾网|来源: | 2020-06-02 | 次阅读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所列的猪,包括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及配套系。我国现存地方猪品种83个,约占世界猪遗传资源的1/3。这些地方品种资源大多具有肉质鲜美、产仔数多、抗病、抗逆、耐粗饲等优良特性,但也存在生长缓慢、料重比高、瘦肉率低等诸多不足。故在过去的百多年时间里,人们一直致力于新品种、品系和配套系的培育。据粗略统计,我国迄今为止已累计培育新品种和配套系60余个,现存约38个,其中1997年以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成立后审定通过的新品种有16个、配套系13个。与此同时,伴随我国社会经济条件与养殖经营模式的根本转变,适应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并且长得快、饲料转化效率高、瘦肉率高的欧美发达国家的品种和配套系也被引入我国。目前最主要的有杜洛克、长白、大白、皮特兰、巴克夏等品种和PIC、TOPIG等配套系。

  不同于其他畜禽,《目录》在猪培育品种后注明含家猪与野猪杂交后代,这主要是基于我国家猪遗传改良的现状与未来需要设置的。现代家猪是由古代野猪经过成千上万年的驯养、驯化、培育而来。这一漫长的驯养、驯化、培育过程,其实就是使野猪逐渐适应“家养”环境和人类的饮食偏好与需求的过程。从某种角度看,野猪在肉质、生产效率、生态环保、生物安全诸方面较之家猪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作为商品猪不宜提倡饲养。但另一方面,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家猪遗传改良需要挖掘、导入新的基因资源,例如风味、抗病、抗逆基因等。野猪无疑是座基因宝库,将野猪作为育种素材和种源(而非商品猪)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是畜禽遗传资源大国,但还不是畜禽遗传资源强国。近年来,内外部环境变化叠加影响,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是生物安全风险巨大、资源消失风险加大、资源外流风险加剧,尤其是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发生以来,对畜禽遗传资源构成极大威胁。二是地方遗传资源家底没有全面查清,保护能力仍较薄弱,保护方式与机制亟待提升。三是地方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培育品种和配套系竞争力不够,培育方法急需创新。四是引进品种的中国化远远不够。

  面对上述挑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应当合力攻坚:一是全力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二是科学布局构建国家级基因库和区域性基因库,加快建设畜禽遗传资源信息监测预警平台,探索保护利用融合新机制。三是全面推进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的升级换代,夯实良种繁育体系,实现引进品种的中国化。四是加强畜禽良种攻关,提升自主育种能力。五是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搭建科技支撑体系,加快科技创新。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