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绿色融投 > 科技成果 > 正文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布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安徽点赞!

锄禾网|来源: | 2019-04-25 | 次阅读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设立两年多来,取得了国际上最大数量比特光量子纠缠、最长时间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运行,“魂芯”高性能芯片、“高分五号”卫星大气环境探测载荷等一大批世界瞩目的科技成果。

4月24日,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正式开馆运营,开馆仪式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布了今年以来取得的部分重大科技成果。

信息领域

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首次观测到超低温度下基态分子与原子之间的散射共振,实现了对大质量多电子分子体系的超高精度测量,解决了超冷量子系统模拟复杂物理系统的重大难题。

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中国电科集团合作研发高性能单光子探测器件,在量子通信核心部件上取得重大突破,性能指标优于国际同类产品。

中国科大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联合研制出高通量高分辨率脑光学显微成像设备,实现全球速度最快的脑图谱成像和数据分析。

能源领域

中国科大路军岭教授等团队合作研制出新型催化剂,实现低温高效去除微量一氧化碳、制备高纯氢气,攻克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关键难题。

中国科大傅尧教授团队首创了新型非金属阴离子复合物光催化体系,改变了使用贵金属作为催化剂的传统方式,在绿色合成和生物质转化等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中国科大安琪教授领衔研发的高精度深水油气地震勘探采集装备,关键技术指标国际领先。

健康领域

中国科大薛天教授团队首次实现动物裸眼红外光感知和红外图像视觉能力,突破了大自然赋予动物视觉感知的物理极限,使人类未来拥有超级视觉成为可能。

中国科大肖卫华教授团队设计出一种重组人长效干扰素,显著延长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在抗病毒和抗肿瘤治疗上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朱灵副研究员团队研制了一种新型微流控核酸检测系统,实现了核酸自动化快速定量检测,在新兴的分子诊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环境领域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徐亮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动态准直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填补国内空白,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气象探测等领域。

中国科大徐铜文教授团队实现了系列高性能双极膜工业化制备,可简化传统有机酸生产工艺,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有效降低废水排放。

中国科大俞书宏教授团队研制出一种柔性透明智能窗口材料,不仅能改变室内光照强度,还能高效净化室内空气。

其他领域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王先平研究员领衔研发了一种新型高阻尼减振合金材料,能够快速高效抑制微米量级的微应变振动,在高端精密仪器和航海、航天技术装备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合肥工业大学于连栋教授团队研发一款便携关节式坐标测量机,测量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等制造业。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天培表示,目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正在启动实施“高、新、基”全产业链项目计划,将系统推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及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着力营造更好、更优、更强的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