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观察 > 小禾观点 > 正文

中医农业,未来可期——世界中联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成立三周年

锄禾网|来源: | 2022-06-15 | 次阅读

640 (9).jpg

640 (1).png640 (2).png

      农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万年之久,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起源中心。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首先就是农业文明和农业文化。当一粒小小的种子被我们的祖先有意识地埋进土壤里时,农业就注定将超越其他一切,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

     在祖先的智慧里寻找创新的动力,是东方文明独有的优势。我们的祖先,先于其他民族,更早地发现了豆科植物”固氮菌”和其他微生物的作用,采用豆科与其他作物连作,获得了丰收与高产,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伟大而璀璨的中华文明。在过去数千年中,人们将天地间植物、动物、矿物等自然物质分类成可用于食用、药用、生产用与生活用,并总结出阴阳、五行等伟大理论,将自然所赋予的资源,极大化地加以利用。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与自然长期和谐相处,这与“生态文明”的理念相一致。中医与农耕文明,本根同源,血脉相连,这一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凝聚着中国古人深邃的哲学智慧,护佑华夏民族生命健康千年之久。

     以中医的视角重新审视农业,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黄帝内经》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由此可以看出,中医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防病。中医具有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讲求“大医治未病”,特别是对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有着其他医疗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中医不仅能医治人类的疾病、保障人类的健康,而且其原理和方法对所有动物乃至所有植物都有医治病虫害、促进健康生长的作用,并能有效地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和质量。目前在很多地方,化学药剂的使用给农业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破坏,这也给中医药农药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了机会。

      “中医农业”则是以中医的思想、原理与技术方法、应用为入口,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等手段,应用、服务于现代“大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医农业”是中医药应用的延伸,中医药是中医农业发展的基础。加大中医原理和方法在农业上的应用,将古老的中医文化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不竭动力,使“中医农业”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医农业”的具体应用,能够对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进行综合防控和改善产地环境。保障土壤健康、作物健康,合理地降低化学投入品,尤其是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与使用率,引导农业生产进入良性的循环。应用于饲料、畜牧与养殖行业,让动物少生病,更能降低“抗生素类”“激素类”产品的使用频率,降低消费者对禽、肉、蛋、奶等食品的食用风险,满足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根本需求。在这一过程中,遵循“倡导循环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中医农业”将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条,生产出“以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健康、延长人的寿命”为目标的功能性农产品及食材、食品、药材、药品。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连续的十二连增,充分地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但是,由于对地上作物产量的过度追求,连续耕作、长期过量用肥、过度用药,导致我国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下降、农残超标,并且严重透支了土地地力,对资源与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让我们的发展变得不可持续。

       为了养活数量庞大的人口,人们开始工业化养殖,每年有数万吨的抗生素经由养殖动物和我们的身体,进入水、土环境,致使各种病菌严重抗药。中国科学院首次详细披露了各地抗生素的使用量和排放量:中国2013年使用的16.2万t抗生素中,兽用占52%,人用占48%;36种最常被检出的抗生素排放总量超过9万t,其中畜用抗生素占84%。大部分抗生素通过人、畜排泄至体外,一年有超过5万t抗生素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环保、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蔬菜、猪肉鸡蛋、牛奶等让国人不安,农产品等外贸出口受限,直接经济损失惨重,国际形象受损,给我们留下沉重的教训,引发了社会对“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深度思考。

      人们越来越重视“餐桌”上的安全,如何让人民“吃得好,吃得健康”,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数量均超过了2亿,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与人们能否吃到绿色健康的食物以及生活的环境有关。

     农业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全球亟须一种新的发展方式,破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和制约瓶颈。而植根于中国中医文化、将与农业相关的传统领域和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跨界而生的“中医农业”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并形成了许多在全球可复制、可借鉴、可应用的推广模式。

      “中医农业”将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形成优势互补,集成创新,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道路。为此,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相关研究与实践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与经验。

        2018年7月7日,国际中医农业联盟成立, 2019年6月其华丽转身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简称分会),担负起推广“中医农业”的历史责任。

         回顾“中医农业”产业的探索之路,2019年可以称为“中医农业”技术的发展元年,在分会理事会的的引领下,“中医农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快速发展,在农业圈里掀起了巨大的涟漪。与此同时,“中医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成功创建,并形成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高校和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四维研发体系。“中医农业”示范基地也在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山东、江苏、江西、安徽、湖南、四川等数十个省市区建立,“中医农业”技术得以进一步推广。

         与此同时,作为致力于“中医农业”技术与应用示范推广及产业发展的公益性平台,分会集合了行业内顶尖的科研机构和专业技术成果,立足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开创中医农业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探寻解决 “中医农业”技术和产品以及行业发展问题的技术与方法,在行业内挖掘更多新技术、新项目和新模式,并给予 “中医农业”企业技术、资本、品牌和营销等多方面的支撑,促进 “中医农业”更快更好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从研发、技术转化,到行业管理,再到成果落地、品牌营销、推广示范一套完整的产业服务体系。健全的职能机构和落地的运行网络,在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引领我国农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保持健康良性发展势头的基础上,推动“中医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按照规划分会下一步将搭建分工协作“一盘棋”科技创新的新格局,提升分会科技创新水平,使分会成为科研联合攻关的核心平台。其次,分会将创建覆盖 “中医农业”上中下游“一条龙”的创新组织模式,使分会成为科技创新的骨干网络。最后,构建 “中医农业”技术集成“一体化”科技综合解决方案,统筹谋划、全面布局,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使分会成为支撑现代种植和养殖业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

          同时,随着 “中医农业”技术在全国的不断推广,需要建立相应的“中医农业”标准作为衡量产品达标与否的准绳,该标准将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用最严谨的标准筑牢质量安全底线,用最适用的标准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求,用最有效的标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最科学的标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聚焦标准助力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打通 “中医农业”科技创新新技术向全产业链产业转化的标准通道,服务支撑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中医农业”理论的提出,给人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它的实践与应用,也必将为世界生态农业的发展开出中国“药方”。”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文化是桥梁、是纽带。作为中国农耕文明代表的‘’中医农业‘’既担负着 这种 桥梁和 纽带 的责任,又面临着一次 与“一带一路”同行“走出去”的绝好机遇。“中医农业”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资源,与人民生命健康、生活幸福 密切联系,息息相关。中医农业将在丰富 国际生态农业体系、促进人类文明互鉴中 发挥独特作用。与此同时,”中医农业”必将在服务人类健康的磨砺中,迎来新的辉煌!”

       中医农业将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言人”走向世界!

       “天下 国运 使命 ”让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吹响号角!’

        推动中医农业更好更快发展,没有旁观者,未来,分会将继续和广大会员一起,共同发展、共谋繁荣,给中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人们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值此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成立三周年之际, 世界中联中医与农业产业分会将承担起历史责任,为中医农业技术应用及中医农业产业发展不断探索与砥砺前行!让我们以高昂的工作热情,立足岗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奋力开创我国农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医农业”,未来可期!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