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观察 > 行业要闻 > 正文

上万“特色小镇”到底有多少特色?

锄禾网|来源: | 2018-11-16 | 次阅读

360截图-8262904.jpg

  背景:近期,《瞭望》新闻周刊做了一期关于特色小镇的调研发现,由于先天不足,一些地方数量众多、一哄而上的“旅游特色小镇”最终建成了“小吃一条街”。比如,在西部某地,一部影视剧就“催生”5家风格类似的小镇;号称总投资2亿元的一个民俗小镇,街道空无一人,倒是几只羊在主干道旁悠闲踱步。

  新京报发表与归的观点:小镇文化,一是要有历史感,二是要有独特性。没有历史便牵强附会,没有独特性便抄袭借鉴,不是在搞文化旅游产业,而是烧钱炒项目。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127个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后来第二批又公布了276个,加起来也就400出头。但是中投顾问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特色小镇建设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全国入库特色小镇项目共计11260个,投资额13.5万亿元,落地率为31.6%。这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地方上“自发躁动”。比如据《瞭望》报道,东部某市,一出手就是25个。中部某省打造了一个“香菇小镇”,对此,当地居民评价称,“挂羊头卖狗肉。这哪里是什么特色小镇?就是企业的一个大的香菇生产基地。”此外,各地以农作物命名的小镇众多:葡萄小镇、萝卜小镇、胡椒小镇、油茶小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上演一场接力“报菜名”。一个项目好不好、可行不可行、划算不划算,作为制定和决策者的地方政府,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论证。不能说搞成了就是政绩,搞砸了就是试验。这背后的论证、审批、决策的责任,有必要厘清并追究到位。“蹭热锅炒冰块”,不仅做不出好菜,还浪费薪柴。所以,一些假大空的“特色小镇”,该消停了。

  小蒋随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是特色。加上适当的宣传和营销,特色就会成为品牌,能够为特色的拥有者创造价值。媒体报道许多地方一窝蜂地搞所谓的特色小镇,折射出的则是一种本末倒置,没有独具特色的“核”,只有投资炒作的“壳”。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群众深恶痛绝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变种,是一些人急功近利、不愿苦练内功的习惯表露。徒有其表乃至粗制滥造的东西,可能在起初能忽悠人,但很快会被大家识破,此后,谁还会甘愿上当?一些投资颇为可观的所谓民俗小镇,最终之所以门可罗雀,原因就在于此。毫无特色乃至拾人牙慧的所谓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还折射出一些地方管理者对地方发展没有科学、创新、缜密的规划,只会“别人干啥,我也干啥”。这不光是思维的惰性,而且是能力的低下。创新严重不足,拍脑袋决策不断,盲目上马的项目会造成各种浪费,与其说这是在“花钱买教训”,倒不如说是“为了上项目而上项目”的瞎折腾。一些底子薄的地方,禁不起这种折腾。就算是有点家底的,投入打水漂也令人痛惜。对此,地方群众能没有意见吗?项目惨败对管理者的公信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或许,让地方管理者一下子拥有创新思维,让众多地方都独具特色,不太现实。那么,至少可以要求脚踏实地、不瞎折腾。对执意上马花架子项目、造成严重损失的责任人,应予以严肃问责。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