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绿色融投 > 科技成果 > 正文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技巧

锄禾网 | 2017-11-30 | 259次阅读

      新型农村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当今社区活力,激发社区居民传统的社区意识,较之城市更能提高社区居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接下来看如何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重构居住文化与住宅


      传统的农村社区住宅具有居住、生产、储备的功能。此外,家庭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家庭养老模式稳固也对住宅的可持续性有一定的要求。但随着城镇一体化和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社区住宅虽然涉及到了传统住宅的生产、储藏功能。但这三个功能却被放在不同的独立空间,彼此之间并没有任何融合互通,造成这些新规划的社区住宅失去了原有的“土味”。



      重塑人文内涵


      现如今的常规社区规划通常都会考虑公共空间的设计,如社区中心大尺度公共广场,但与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相比较,都会显得“高大上”很多,从而丢失了乡村社区的“乡土本色”和人文内涵。

传统社区的公共空间是提供人们休憩、交流活动的场所。如打谷场、乘凉的大树下、胡同小道等。这些公共空间面积虽小,却也聚集这小分流的人群,在人们聚集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实用且复合的功能,人们在使用这些公共空间的同时,与公共空间也产生了交往,增加了联系。


      另外,传统社区公共空间除了承载物质环境,还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当地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反映地域性乡土生活差异化的文化要素,也是目的地居民的精神寄托。如戏曲、婚丧嫁娶、各类宴会的开办都需要与之相对应的天然独特的乡土文化公共空间。



      因地制宜规划


      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在规划建设时首先要弄清楚搞明白当地地域特有的生活方式,因地制宜的打造与其匹配的公共生活空间,而非生搬硬套城市社区的规划模式。


(4)


      营造乡土景观


      景观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景观要根据当地乡民的需要,利用当地特有原材料,经过人和环境之间长期磨合形成的乡土化景观才是该地域特有的,也是对当地乡土文化的尊重。因此,在社区景观同质化严重的今天,要尊重具有地域文化的乡土景观,这些景观可以换发当地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这样的农村社区才是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360自动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