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影响气候研究获进展
农业灌溉主要通过人为改变地表水分过程,进而影响区域气候。针对土壤湿度变化引起的区域气候效应在国内已有很多的研究工作。以往的研究在模式中对于灌溉的描述还不够准确,因此发展农业灌溉参数化方案并利用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是认识农业灌溉的区域气候水分效应的有效途径。
基于一定的陆面模式设计,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博士陈亮发展了一个农业灌溉参数化方案,并将其耦合到一个天气预报区域气候模式之中,利用此耦合模式对黄河流域进行了长期的(2001-2010年)区域气候模拟。这项研究已在《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上发表,结果表明当引入农业灌溉参数化方案后,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区的地面气温降低约0.1~0.4摄氏度,同时感热通量相应减小以及潜热通量相应增加,在灌溉面积比例最大的区域,感热(潜热)通量减少(增加)可以达到10Wm-2以上。农业灌溉所引起的冷却效应与蒸发和能量通量的变化是一致的。另外抬升凝结高度和边界层高度的变化导致云量的增加,从而引起辐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地表通量和土壤湿度的变化,最终影响地面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 中科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首页推荐
- 04-26 中国模特赴美被遣返,穿着性感被疑卖淫
- 04-26 嫌网友开的房间差,女子报警谎称被强奸
- 04-26 韩国开始全面部署萨德
- 04-26 江西:智慧农业助春耕
- 04-26 生态果园圆了致富梦
- 04-26 广西海洋伏季休渔制度大幅调整
- 04-26 稻鱼鸭共生,种养多赢
- 04-26 肉食孔雀走俏市场
- 04-26 一箱蜜蜂的“脱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