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增速放缓,银行能否松口气?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4-01
来源:

  新华社北京3月31日电题:不良贷款增速放缓,银行能否松口气?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吴雨、沈翀

  从目前已发布的上市银行年报来看,去年银行业不良贷款快速增长的势头已得到遏制。这是否意味着银行可以松口气了?银行资产质量变化又能折射出实体经济哪些新动向?

  不良贷款增速放缓

  从部分银行机构2016年年报中不难发现:不良率增幅放缓。

  2016年末,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37%,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2%,较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光大银行不良率下降0.01个百分点。

  另外,作为不良贷款的“后备力量”,去年不少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的增幅也在放缓,有的甚至已经开始下降。去年,建行、农行、交行的关注类贷款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32、0.02、0.15个百分点,招商银行的逾期贷款和逾期贷款率、不良贷款生成额和生成率均出现下降。

  专家认为,不良贷款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实体经济稳中向好,企业经营效益改善,风险暴露有所减少。

  “经过近几年的过剩产能出清,风险最早爆发的东部地区已经基本调整到位。随着经济企稳、大宗商品价格止跌上涨,中上游产业盈利也有所好转,从而缓解了银行资产质量压力。”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说。

  与此同时,银行自身也在积极应对化解不良贷款。2016年农行清收、核销和转让不良资产1370亿元,较上年增长87.6%。工行过去三年中拿出1700亿元拨备核销,处置近5000亿元不良贷款。交通银行通过现金清收、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2016年化解506亿元不良贷款。

  银行能否松口气?

  看到一些银行资产质量数据向好,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民营中小企业风险暴露时间较早,一些过剩产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预计已接近风险拐点。这是否意味着银行可以松口气了?

  “尽管部分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但很难说没有压力了。”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在当前资金链收紧、利率上行的背景下,一些杠杆率较高的企业发债困难,出现融资链条紧张甚至断裂的情况。

  专家认为,一些国有企业,尤其是以重化工和资源型行业为主的企业,难以仅靠市场自发的出清过剩产能,必须要靠国家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以推动。

  这一观点也在部分银行的年报中得以印证。去年中信银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不良贷款增量占其全部不良贷款增量的76.24%。招商银行52%的不良贷款增量集中在以煤矿、钢铁和有色金属等行业为主的西部地区。

  从各银行高管的表态看,对今后不良贷款的压力并不感到轻松。农行首席风险官李志成称,去产能可能对一部分客户的贷款质量产生劣变,关注类贷款仍需花大力气管控。交通银行行长彭纯坦言今年不良贷款“难言见底”。

  不过,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企稳回暖的基础正逐渐变得牢固。“我们预计今年资产质量比去年会更好一些,资产质量稳中向好的态势已经显现。”

  “减压”还需变被动为主动

  “实体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矛盾和压力向银行业传导,我们无法回避,必须正视和面对。”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多家银行正通过多种方式化解自身的资产质量压力。

  工行、农行2017年拿出更多的拨备处理不良贷款,将分别处置近2000亿元和1200亿元不良资产;交通银行将探索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化债转股等新方式;中信银行则把被动处置改为主动经营,向不良资产要效益。

  专家认为,要真正化解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压力,还需标本兼治,从根本上反思银行的信贷文化和企业的扩张模式,彻底改变部分机构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短期利益的行为。

  “多数不良贷款是在好光景时贷出去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此前信贷密集型经济增长模式,带来存量债务积压问题。加之,不少企业产权不明晰,财务上缺乏硬约束机制,在经济转型升级的环境下,产生了大量不良贷款。

  业内人士表示,下一阶段,加快国企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应“硬化”其预算约束。同时,要加快金融改革步伐,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银行与企业是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关系。专家表示,银行要树立逆经济周期理念。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要适度授信,引导企业科学把握经营规模和节奏;在经济下行期,要有与企业共渡难关的担当,形成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完)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锄禾网 版权所有© 2002-2013,转载请注明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15033917号-1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