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3.0 > 新农人 > 正文
农业数字化技术员:“新农人”玩出种田新花样
锄禾网|来源:江西日报 | 2022-08-06 | 次阅读
盛夏时节,行走在瑞昌市乡间小路上,放眼望去,宽阔平整的田野上,金黄的稻浪沿着地平线向远处翻滚。夏日的风轻轻吹过,传来阵阵稻香。
稻浪之中,瑞昌市范镇良田村农技员聂小龙坐在联合收割机上,轻点屏幕,设置好参数,机器便驶向稻田开始作业。“以前收割稻谷都是一人一把镰刀,一家老小全上阵,如今一人一台机器,种田变得轻松起来。”聊起智慧农机带来的变化,这名“80后”“新农人”乐得合不拢嘴。
聂小龙正在操作插秧机。通讯员魏东升摄
聂小龙曾经在工厂务工,经营过超市,当过包工头,2008年底在家人的支持下回家务农。“那时村里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土地大多荒废了,要是能把这些土地利用起来该有多好。”于是,他承包了200余亩土地,踏上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路子,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职业农民。
起初,干劲十足的聂小龙一天到晚在田间地头忙活,期待有个好收成。由于机械农具不足,大多数农活得靠人力完成,不仅效率低,收成也很不理想。“一年到头赚不到几个钱,还要搭上一家老小的人力。”回忆起当初的艰难,聂小龙的脸上泛起几分苦涩。
近年来,数字农业的春风吹向农村,聂小龙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0年,他经人介绍来到江西省农机大市场参观智慧农业机械。数字化的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展台上,各种智慧农业机械琳琅满目,聂小龙看得很是心动。
乘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东风,聂小龙先后购入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免耕播种机、植保无人打药机、联合收割机、无人机等智慧农机,建成水稻育秧中心,配套育秧生产线、催芽箱、暗化室、运秧车、叉车等设备。
凭借这些智慧农机,聂小龙从一个传统农民转变为农业数字化技术员。为了适应这一身份的转变,他积极参加省、市相关单位组织的农业科技培训,多次参加农机手技能比赛,把学科技、用科技作为日常功课,不但做到多种粮,还要种好粮。2021年,他积极引进再生稻机械化种植技术,种植面积500余亩,再生稻亩产达到400余斤,实现了丰产。
“以前十几个人种几百亩地,忙得脚不着地,现在有了智慧农机,不仅解放了人,效益还提高了不少。”聂小龙说,他承包的水田面积已从最初200亩拓展到现在的3000亩,亩产由原来的900斤增长至如今的1200斤,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100%。
在种好合作社责任田的同时,聂小龙还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推行订单作业。近几年,他先后为周边农民提供集中育秧供苗、农机耕作、病虫害防控、机收等服务。2021年,他签订机耕、机育、机插、机防、机收服务面积5000余亩,机防面积3万余亩(次),机耕、机收面积1万余亩(次),受益农户达1100余户,带动农民增收100余万元。
为了带动更多青年投身农业,服务乡村振兴,2020年,聂小龙开启“共享农机手”培训,先后培训了10名农机手作为全市的“共享农机手”,改变了“机器等人”现象,大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
2021年,聂小龙被评为瑞昌市农村实用人才,同时被聘为特聘农技员。谈及农业数字化技术员被国家认定为新职业,他认为这不仅是国家对自身职业的一种认可,更为广大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增添了一份底气。“我将继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种粮户、农机手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努力为乡亲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聂小龙说。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文榜单
蔬菜大棚里的“新农人”
无人机养小龙虾,“95后”新农人
漳州市万名“新农人”素质提升
老农民变身“新农人”:科学种植
西湖:双浦“新农人”生态修复土
“新农人”直播拓销路 “百年
“芒”忙的百色:新农人携手新电
威海临港区“新农人”奔跑在希
90后拼多多新农人的情怀 传承
“硬核”新农人 | 满腔热血,把
“硬核”新农人 | 满腔热血,把
“新农人”拍视频 晒出“最美
新农人开辟乡村振兴新赛道
让更多年轻“新农人”成为种粮
湖北启动“新农人计划” 首期1
湖北启动“新农人计划” 首期1
辽宁阜蒙县“新农人”网上闯出
让更多年轻“新农人”成为种粮
让更多年轻“新农人”成为种粮
莆田城厢395名“新农人”喜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