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3.0 > 新农人 > 正文
“新农人”戴智勇:让鱼儿住上“三室一厅”
锄禾网|来源: | 2022-11-30 | 次阅读
“新农人”戴智勇。彭帅/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长沙报道
当鱼有了“三室一厅”,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体验?
在长沙县金井镇新沙村,有120亩稻渔有机综合循环生态种养示范基地。基地稻田三面环着宽阔水渠,放养在其中的鱼,平时既可以在三个“活动室”——水渠中游弋栖息,饿了又能进入大“餐厅”——稻田中享受虫、草大餐。
稻在田里种,鱼在水中游。该基地由长沙智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为了鱼在这“三室一厅”住得好,又使水稻长得好,该公司负责人戴智勇花了不少心血。
戴智勇带游客抓鱼。
“水渠的水什么时候放进稻田,放多少合适,要精准把控。”戴智勇坦言,刚开始他在这方面吃过亏:当水稻收割后,他就迫不及待放很多水进稻田,结果禾兜被泡烂,污染了水体,死了不少鱼。“调节水渠和稻田里面的水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任性。”这是戴智勇通过学习摸索得出的经验。
如今,戴智勇掌握了稻渔共生综合种养“密钥”,养鱼实现“人放苗,天来养”,水稻生产全程不需施化肥农药。“鱼进入在稻田觅食,为水稻除草除虫,粪便又能为水稻提供肥料,形成纯有机生态循环。”戴智勇表示,混合种养使稻和鱼的品质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而且投入比普通的水稻种植要少很多,同时又保护了环境。
目前,基地生产的大米已认证成为国家绿色产品“金香米”,鱼也通过了有机认证。该基地产出的优质大米和鱼摆上了企事业单位的餐桌,进入了千家万户,市场供不应求。
专家来基地指导戴智勇发展农业。
实际上,戴智勇的基地,可不仅仅只有水稻和鱼,还有田梗上种的桑葚,用来发展藕田生态混养甲鱼项目的荷塘,以及大片的再生稻。垂钓、观光、摘桑葚、采莲子、抓甲鱼……基地集生态种养、旅游休闲和农业科普为一体,尽显农旅融合气质,年产值超百万元。
从“门外汉”到“田秀才”,戴智勇经历了长达10年的钻研和耕耘。其中经历了流转土地时帮上任承租者还债的辛酸,流下了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汗水,付出了不断学习的努力,现在他有信心和底气当好新型职业农民,做好乡村振兴的一颗螺丝钉。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编辑:张立
本文为 湖南频道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本文链接: 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655/62/12096959.html
【来源:红网】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文榜单
“新农人”卢长坤,要为科技兴农
00后队伍涌现一批“新农人”
重庆:“新农人”陈建华的蔬菜保
广东推动农业科技培训 培养更
产销“一路通” 服务“新农人
“新农人”大有可为
从“打工人”到“新农人”
京郊“密农人家”:“新农人”传
“80后”新农人:农业+电商,农产
新农人董小刚:以家国情怀逐梦种
新农人董小刚:以家国情怀逐梦种
“大国农匠”夏新发:从“新农人
“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
普洱市160余名“新农人”集体
新农人怎样实现科学种田?
新农人怎样实现科学种田?
玩转高科技 “新农人”实现种
没有500亩,别跟我谈摄影……“
“新农人”哪家强?他们让乡村振
“新农人”哪家强?他们让乡村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