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品牌农业1.0 > 新农人 > 正文

这个株洲女孩与众不同!辞掉月薪过万的工作,跑回老家种辣椒

锄禾网|来源: | 2018-06-20 | 次阅读

“再过一个月,到我们这里来看,辣味就更扑鼻了。”昨天清晨,株洲县龙船镇长源村,29岁的文珊带着记者出了门。她每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去田间转一圈,看看黄辣椒的长势。


国际英语专业毕业的文珊,却回乡干起了最“接地气”的活——种辣椒。从最初挨家挨户做产品推广,到前阵子她流转村上 300 亩土地扩大经营。文珊,要做新时代的“新农人”。


文珊(中)和她的黄辣椒基地(本组图片/记者伍靖雯 摄)


01
放弃高薪岗位,回乡做"辣椒妹"


龙船镇有部分土地,过去叫王十万乡。这里盛产黄辣椒,做成剁椒后,以其肉厚、爽脆闻名,其中长源村为主要种植区之一。


文珊就出生在这里,她印象最深的,是收获的季节,家家户户开始做黄剁椒。


“还有做饭的时候,整个村里都弥漫着辣椒的炝香。”文珊说,这份有关家乡食物的记忆,一直延续到她在外地读专科毕业。此时,家乡已是另一番情景。


“种地回报低,越来越多人出去打工,辣椒产量有所减少。”文珊回忆,而不少同事都夸赞过她家乡的辣椒风味,这让她觉得,其中大有可为。


当时,文珊在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上班,月入过万。但2015年10月,她还是决心辞职回乡,成立株洲市辣椒妹农副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专门推广黄剁椒。


今年的辣椒苗已开出白色的小花,下个月就会有收成


02
成"彭厨""大碗先生"的供应商


文珊是个很努力的姑娘。从最开始20亩土地的种植做起,有了收成,她又请教村里老人,请他们传授“秘诀”,就为做出正宗的“乡味”。


“有段时间看到剁椒就头晕,天天都在试做试吃,满嘴泡。”文珊说,要做成事,这还只是开始。


有了产品,创业初期没有客源,她就带着剁椒,一家家跑餐饮店上门推广;不管是清早6点或者晚上10点,骑着电动车,把10斤装的剁辣椒一份份送到客户手上。


第一份餐饮行业的订单,来自彭厨。“一开始,他们厨师长要我送20斤剁椒,后来反响不错,就在所有门店铺开了。”文珊说,目前,她的剁椒稳定供货给彭厨、大碗先生等市内知名连锁店。


去年她带着产品参加2017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还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将产品销到了四川、广州、浙江、北京等地,“每次去这些餐馆,吃到‘熟悉的味道’,都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文珊(右三)带着产品参加2017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受访者供图)


03
流转300亩土地扩大经营


创业之路,一波三折是常事。去年,文珊就经历了一番波折。


“当时真的觉得太难了。”昨天,站在乡间田埂上,文珊指着已经开出白色小辣椒花的嫩苗说,同常见的青椒、红椒不同,黄辣椒每年4月初才播种,7—8月见收成。自种的面积不够,她往年都找农户去收购辣椒。


然而,去年6月开始持续性暴雨,田里不少辣椒都被淹了,导致后来收购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10多块钱一斤,还收不到好货。”文珊说。


当时,她已经接了一批订单,有人劝她,可以拿外地同类型的辣椒替代。“不行,这样就砸招牌了。”文珊毅然拒绝,亏本也要收购,才勉强完成一部分订单,但这还远不够。幸好,最终她的致歉和“退单”得到了客户的理解。


为了避免再因天气原因减产,她决定自己干。


经过一轮轮洽谈,今年3月,她和村里签订10年的合同,流转了300亩土地的使用权重新开垦,产量从之前约1500斤/年,可提高至20吨/年,“等到下个月,就能有收成了。”


辣椒长势很好


04
帮助贫困户增收


“一天 80 块钱,包一餐中饭,我们都愿意去。”昨天,长源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曾庆美说,每到种植、收辣椒的时候,文珊会请他们去做事,算下来每人一年增收4000元左右。


目前,村里有20多名贫困户或空巢老人,常年在文珊的种植基地做工。


期间,种植基地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去年,经我市商务和粮食部门搭桥,她的产品上线京东湖南扶贫馆。


“我一直希望通过自己这份努力,带动家乡的发展,让一些在外务工的人愿意回来。”文珊说,在她看来,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就是激发更多游子回乡干事的热情。


目前,文珊的标准化生产厂房正在审批立项,专业的包装设计、营销人员,都逐步到位。她希望再通过几年努力,将“辣椒妹”做大做强,做成地方的特色品牌。


文珊在辣椒地里忙活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