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锄禾有机3.0 > 药食同源 > 正文

这些常见的药食同源的食物,您会吃吗?

锄禾网|来源: | 2019-08-05 | 次阅读

中医素有“药食同源”之说,表明中医药与饮食属同一个起源。

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后代,就必须摄取食物,以维持身体代谢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进食;哪些有害,不宜进食。随着经验的积累,药食才开始分化。

“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在古代原始社会中,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基础。

唐·《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在使用火后,人们开始食熟食,烹调加工技术才逐渐发展起来。在食与药开始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区分。通过讲究饮食,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功能特点。从而使某些疾病得到医治,而逐渐形成了药膳食疗学。

《黄帝内经》记载“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说明自然界这些家禽、植物、粗粮谷物等食物,具有驱邪气,补精气之效,既不用吃药也能改善健康状况。这些具有药食同源性质的食品,是比普通食品和有刺激性的药品更具优势的食品,拥有不可取代的营养价值,在医学应用广泛。一般说长期慢性病或体质虚弱的人群可以采用药食同源进行预防或治疗,如轻度贫血、便秘、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轻度失眠、高血压、感冒、痛经、口腔溃疡、咳嗽、乏力、健忘、脱发等等功能低下或症状较轻的疾病状态均可以得到食疗纠正疗效的。

这些常见的药食同源的食物,您会吃吗?

现在,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药食同源的食物:

1:薏米

具有健脾止泻抗癌功效。中医认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解毒之功,对平衡血压和血脂也有好处。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为薏苡仁脂、薏苡仁内酯等,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体轻捷,减少肿瘤发病机会。

2.黑豆

黑豆被称为肾之谷,具有补肾抗衰老功效。根据中医理论,豆乃肾之谷,黑色属水,水走肾,所以肾虚的人食用黑豆是有益处的。黑豆含有高优的蛋白质,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防止脑衰老,降低胆固醇,抗老防衰,还能增强肠胃蠕动,防止便秘。常食黑豆,百病不生。

3. 无花果

无花果性味甘寒,具清热,疗痔,润肠,上利咽喉。健胃清肠,消肿解毒等功效。无花果含有苹果酸、柠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能帮助对食物的消化,润肠通便的效果。无花果所含的脂肪酶、水解酶等有降低血脂和分解血脂,减少脂肪在血管内的沉积,进而起到降血压、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无花果有抗炎消肿之功,可利咽消肿。用新鲜无花果或无花果干,加入冰糖,水炖服,可用以治疗由于肺热导致的咽干,声音嘶哑。果实成熟时摘取鲜果,晒干,研成细末,吹喉用,可以治疗咽喉刺痛。

4、山药

山药性味甘平,具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之功效。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及肺肾的药食两用之品。不论脾阳亏或胃阴虚、肺气虚以及肾气亏虚等症,皆可食用。临床上常与胃肠饮同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

5、莲藕

具通便止泻,健脾开胃、凉血止血、益血生肌等功效,莲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胆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使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散发出一种独特清香,还含有鞣质,有一定健脾止泻作用,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开胃健中,有益于胃纳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复健康

6.杏仁

《本草纲目》中列举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清积食是说杏仁可以帮助消化、缓解便秘症状。《现代实用中药》记载:“杏仁内服具有轻泻作用,并有滋补之效。”对于年老体弱的慢性便秘者来说,服用杏仁效果更佳。杏仁还有抗肿瘤作用,杏仁抗肿瘤作用主要是由于苦杏仁中含有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苦杏仁苷,可以进入血液专杀癌细胞,而对健康细胞没有作用,因此可以改善晚期癌症病人的症状,延长病人生存期。同时,由于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因此可以抗氧化,防止自由基侵袭细胞,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疾病,主要运用药物的偏性纠治疾病之偏寒偏热或偏升偏降等失衡状态。因此,俗语说得好:“是药三分毒”。

药食两用之品其偏性较之药品较轻微,日常食用对身体影响不大,利用潜移默化纠偏功效可取得代替药品的作用,因此,物美价廉、使用方便。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体得到滋补,疾病得到治疗。

但若追求速效及走捷径,过量或超期限服用,也会引起矫枉过正、走向反面之过。比如:少量食用大蒜可以抗菌、抗癌,预防寒冷、增加食欲,而大量食用则会引起全身发热,晚上睡不好,甚者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脘疼痛、反酸烧心等不适症状。因此食用大蒜时感觉胃热或口干口渴即表示已达过量,即刻停服尚不至引起严重症状。

食疗是否存在过量?

一言以蔽之——调理准确则无过量,调理不正确则可能过量。

应正确对待药膳之品与药物的关系。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食物疗法不能代替药物疗法,但是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病、部分妇女、儿童疾病值得提倡推广。

中医食疗的特点,不能单纯以营养素的含量和作用来解释。重视食物的不同性味和作用,就是用食物性味的细微偏性来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扶正袪邪,以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食疗的具体形式就是药膳,是以辅助治疗某些疾病为目的,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如《内经》提出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针对不同的体质用不同的食疗方法,再加入一定量相应的药物配制而成。药膳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的保健、补养有相同的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应有针对性地辨证施膳。

幼儿与成人相比,生理上最主要的特点是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尚未成熟与完善,属于稚阴稚阳,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根据其生理特点,小儿易于出现热症、阳症,处于生长期需较多的营养物质,且小儿脾胃不足,过食生冷、油腻之品极易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小儿的饮食应少温补,多样化,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且尤其应注意时时呵护脾胃,以补后天之本。不可过用人参、阿胶等壅补之品以及保健品,防止提前发育或性早熟。

老年人由于大半辈子忙碌奔波,过度劳心劳体,已经出现脏腑功能的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出现了气血津液的不足,加之青壮年时期所遗留的一些病根,往往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表现出体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头晕、失眠、性功能减退、腰酸腿软、腹胀、纳差、便秘等,应建议其到正规中医院辨证,合理使用药膳,但不可因食疗而忽视疾病变化强撑等靠,当身体出现不适信号时一定及时到医院复诊查清病因及时诊治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切不可大意延误就诊。

专家简介

这些常见的药食同源的食物,您会吃吗?

刘培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中医院肿瘤一区主任,中医内科肿瘤学博士、博士后,兼任医院学科办、伦理办、博管办主任,入选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全国中医岐黄工程千人计划)主持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河南省教育厅课题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临床以中医药配合放化疗增效增敏减毒为重点,

擅长研习中医经典应用于肿瘤临床,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食道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胆囊癌、结直肠癌及骨肉瘤、滑膜肉瘤、淋巴瘤等恶性肿瘤以及肿瘤相关的各种并发症,善于用经方辨治内科疑难杂症。联系方式:0371-60971772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