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种养结合 > 正文

肩负社会责任,媒体助力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锄禾网|来源: | 2019-08-08 | 次阅读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张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呈现大幅度增长,在享受发展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我们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把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新闻媒体应当承担好社会责任,肩负起宣传、引导大众的职责,成为推动解决生态环保深层次问题的重要力量。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托劳动力优势,紧紧抓住全球化机遇,经过40多年努力,迈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与新挑战也随之而来,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资源、环境难以为继。

上个世纪,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传统发展模式,带来了过度消耗能源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东北老重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前,工业化刚刚起步,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尚不突出;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渐呈加剧之势。同时,生态破坏的范围也在扩大,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都遭受了严重的雾霾污染,对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尽力补上生态文明建设这块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直面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决心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之一。

绿色发展,是一场发展观的深刻变革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我国要直接面临的现实矛盾,是应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他精辟指出,“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一场发展观领域的深刻革命。”

目前,我国正在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一手要坚定不移抓化解过剩产能,一手要大力发展低能耗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彻底改变过多依赖资源粗放扩张的发展模式。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我国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全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

媒体角色,助力生态环境保护

与此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媒体作为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媒体应当是生态环保的舆论引导者,是生态环保的宣传教育者,同时还是生态环保的有力监督者。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设立和运营好以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报道为己任的媒体,并努力将其打造成环境保护最直接的引导者、行动者、监督者。其中一类是以环境保护教育、科研为主的期刊、报纸和网站;另一类则是综合类媒体,通过设立专门的环保版面、环保专栏或专题节目等方式,将“生态环境保护”打造为媒体发展的特色品牌,以深化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参与程度。

同时,对于一些在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案例,新闻媒体也应当及时进行报道,对环境建设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例如,我国有很多地方减少用煤,空气中的污染物明显减少;大力度整治河湖,使得水体得到明显改善;对于能耗大、污染重、效益低的产业和产品,实行限制发展和强制调整。媒体都应大力度地进行报道,力争形成一种发展风尚。

另外,新闻媒体还应该注重提升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这也是从源头上做好环保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新闻媒体对环境保护宣传的进行,也会有更多民众积极响应,同时还会积极反馈一些自身遇到的环境问题,形成互动,进而打造成品牌,更好地促进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而当发生生态环境突发事件时,主流媒体要作出权威、真实的报道,这既是媒体的首要责任,也可有效避免环境危机时各类谣言的产生,帮助维护社会稳定,避免群众恐慌情绪。

与周边国家积极开展合作,联手做好环保宣传

我国与周边国家山水相邻,人脉相连,希望未来的合作范围更加广阔,从环保宣传层面来促进相互了解,更好地沟通民心、增强互信。

例如,可共同举办生态环境宣传报道的主题交流研讨会和公益活动,互通有无、共同探讨,并充分利用好会议成果,投入到将来的工作。新闻媒体一方面要利用好新媒体新渠道,围绕用户的体验对内容表现、节目形式进行创新,挖掘自身特色,打造个性化的宣介环保产品;另一方面对外报道要注重专业策划、主动设置议题,准确把握事件热度和角度,以小见大、以事说理。

另外,我国还可以与周边国家合作培养环保主题新闻人才,通过联合举办业务培训,重视加强学习,培养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意识、新闻采写功力强、环保专业能力过硬、富有合作精神的高级记者人才队伍,为提升媒体“绿色”竞争力提供人力保障。

总而言之,媒体从业人员应当多加创作有质量、有深度、有高度、有信度的生态环保新闻作品,促进生态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自己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明天。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