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3.0 > 新农业 > 正文

用科技 接订单 搞循环——中国农民的现代农业探索

锄禾网|来源: | 2020-06-29 | 次阅读

榆树市环城乡桂家村玉米地。新华社记者薛钦峰 摄

新华社长春6月28日电(记者薛钦峰)6月的中国东北黑土地上,玉米苗已有一尺多高。在吉林省榆树市,种粮大户马占有这几天忙着用无人植保机给玉米地喷洒农药,并把浅埋滴灌设施连接在农田井上。

马占有是当地有名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两年,他通过应用农业科技、对接市场、搞绿色循环农业,探索现代农业生产,生产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

今年五月,在榆树市环城乡桂家村,马占有正组织农民播种马铃薯并铺设滴灌带。新华社记者薛钦峰 摄

在榆树市环城乡桂家村地头上,马占有的马铃薯地里埋着一根根手指粗细的灌溉带,滴灌带沿着田垄向远处延伸。这是马占有这两年开始应用的浅埋滴灌技术,水和肥通过滴灌带直接送到作物根部。

谈起新技术的好处,马占有说:“既节水又省肥,马铃薯个儿大,品质更好。”过去遇到干旱,马占有用水管浇地,每公顷土地一次浇水200吨。“现在每公顷土地一次只需70吨水,一年下来还能省肥700斤。”

有了新技术,不仅不怕干旱,产量也有了保证。过去每公顷地产马铃薯10万斤,现在达到12万斤。近两年,马占有带动周边村屯200多公顷土地应用浅埋滴灌技术,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今年四月底,在榆树市环城乡桂家村,马占有驾驶免耕播种机进行玉米播种。新华社记者薛钦峰 摄

马占有今年种了马铃薯、大豆玉米。虽然播种结束才一个多月,但地里的庄稼却早已有了“下家”。这些年,马占有积极对接市场,先接订单后种植,所以对于粮食销售问题,早在春耕时他心里就有了底。

“马铃薯是与牡丹江边贸企业签订单,出口俄罗斯。玉米直接供给天津等地饲料企业。大豆卖给上海一家豆制品加工企业。”马占有说。

高胶质玉米、高蛋白大豆、特殊品种马铃薯……有了订单,马占有不再担心粮食销售问题,只需保障品质。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效益也有了保证。现在他的订单玉米每吨比市场价高40元,大豆每斤多卖2毛钱,马铃薯也有最低收购价。

这几年,马占有通过使用籽粒玉米收割机、免耕播种机、无人喷药机等各式先进农业机械,大大提高耕作效率。

在马占有的玉米地里,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玉米秸秆。春耕时,他开着拖拉机牵引免耕播种机在覆盖秸秆的土地上播下种子。过去,玉米秸秆处理给当地农民带来极大困扰,如今却得到充分利用。

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是当地近几年应用的保护性耕作模式。马占有说,秸秆还田能保墒、增加土壤有机质,减少了化肥使用,玉米产量更加稳定,秸秆资源得到循环利用。

今年,马占有打算引进300头黄牛,建起养殖场。每年可把秸秆发酵成饲料喂牛,牛粪可以发酵成有机肥还田。“这样就能实现农业的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将来我要建立自己的品牌,种植绿色有机作物,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马占有说。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