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锄禾有机3.0 > 药食同源 > 正文

如何正确认识药食同源

锄禾网|来源: | 2021-01-14 | 次阅读

近年来,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压力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已经处于亚健康状况。而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不断增加,祖国传统医学中提到的“药食同源”“食补”等概念逐渐高频率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何谓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是指按照传统既是食材又是中药材,这两类物质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属于这一类的物质统称为药食同源物质。比如枸杞子、栀子、茯苓、桃仁、莲子、菊花、黄精、紫苏籽、葛根、黑芝麻、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芦根、薄荷等,既有很好的治病疗效,又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美味食物。历史由来与医学价值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都可以防治疾病。“药食同源”本意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古代原始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生存,在寻找食物时发现了不同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而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这就是后世“药食同源”理论的实践基础,也是食疗的生活基础。以上食材:韭菜、丝瓜、苦瓜、西红柿、南瓜和芹菜,根据历代本草文献所载,均具有保健作用。
《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说明在神农所处的时代,食物和药物是不分的,无毒的可吃,有毒的要回避。
唐朝《黄帝内经·太素》提出:“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而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古代人慢慢有意识地区别食物和药物。在食药分化的同时,食疗与药疗也逐渐开始区分。
目前,最早提出“食疗原则”的说法见于《内经》,该书对食疗提出了非常丰富的理论,认为食疗对于疾病具有祛除作用,即“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对后世食疗的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几乎包括了自然界所有的动物、植物、矿物,且能治病,故而药物和食物的界限就不是很清楚。凡是中药,几乎都可食用,只不过剂量上有差异(用现代毒理学解释是:毒性作用大的食用量要少一点,而毒性作用小的食用量可以多一点)。而供人类食用的食物,与中药的来源几乎相同。有些只能用来治病,称为药物;有些只能作饮食,即为饮食物;但大部分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称作药食两用,比如八角、茴香、刀豆、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白果、白扁豆、桂圆、百合、花椒、红小豆、麦芽、枣、茯苓、桑葚、莲子、菊花、黑芝麻等。我国目前的管理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药食同源物质的研究和认定,制定发布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从制度和标准上加以规范,对市场和人民群众健康生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其中,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是指具有传统食用习惯,且列入国家中药材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相关中药材标准)中的动物和植物可使用部分(包括食品原料、香辛料和调味品)。
以下摘录国家近年来分批公布的110种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以飨读者。
(一)2012年国家公示的87种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物质: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摘自2002年《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51号,87种)。
(二)2014年国家新增14种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材物质:人参、山银花、芫荽、玫瑰花、松花粉、粉葛、布渣叶、夏枯草、当归、山奈、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摘自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对药食两用物质名单进行了修订 ( 国卫办食品函〔2014〕975 号),14种)。
(三)2018年国家新增9种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材物质: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天麻、山茱萸、杜仲叶(摘自2018年4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征求将党参等9种物质作为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管理意见的函》,9种)。
可以预见,随着这份药食同源物质名单的不断扩大,预示着我国传统医学宝藏正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和挖掘,在未来必将能更好地服务并满足人们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略)
插图设计:初晨
编辑排版:一只兔子
原标题:《科普系列二|如何正确认识药食同源》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