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食用菌产业谋转型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8-28
来源:

面对产品单一、发展粗放、价格下跌困局,湖北随州食用菌产业谋转型

直面“瓶颈期” 力阻“菇变草”

  程远州 徐 阳

  车入三里岗镇,香菇大棚渐渐多了起来。到了湖北随州香菇发源地吉祥寺村,视野所至,田野里已是满目白光。

  “这可是老百姓的摇钱树哩!”随州市农业局副局长董学斌说,全市有40多万人从事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年产值近200亿元,出口量连续12年居国内首位,随州香菇被端上50多个国家的餐桌。

  作为“中国香菇之乡”,随州香菇产业走过30多年的辉煌,成了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然而,伴随近年全国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菇多了,价格下跌,随州香菇也步入“瓶颈期”:产品单一,发展粗放,行业恶性竞争。如何走出“菇变草”怪圈,随州香菇加快转型。

  向深加工转型,一朵香菇增值几倍

  “发展太快了,竞争愈演愈烈,利润愈来愈薄,出口只能卖个‘鸡肋价’。”裕国股份董事长雷于国坦言,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也遭遇到利润下滑的困境。

  2014年,年出口香菇1.4亿美元的三友(随州)食品公司遭受重创,当年出口“缩水”到4000多万美元。之后,一家年出口数千万美元的香菇企业,因资金链条断裂,老板跑路;紧接着逆势扩张的大型香菇企业炎帝科技也宣告倒闭。当地人发现:香菇产业步入“雷区”。

  “不转型就只有倒闭这一条路可走。”董学斌说,随州香菇企业必须在重压下蹚出一条转型路。

  转型离不开投入。市里拿出专项扶持资金,让企业“不差钱”。随州香菇企业有三大优势:一是每家企业都有出口种植基地,实现了规模化种植;二是企业完成了前期投入,实现标准化生产;三是60%的企业获得了美国FDA认证,香菇质量有保证。

  科技转型,向新品种要效益。在裕国股份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育种车间里,20个品种在此试种。其中,俏丽的“彩菇”一面世,就被订购一空,综合效益是普通香菇的两倍多。

  产业转型,向深加工要效益。在随州,有的企业把香菇经过压榨、高温煮、蒸馏,加工成了口服液,一支10毫升的无限极增健口服液售价6元,供不应求,这个价格比在超市、农贸市场卖香菇翻了3倍多;有的企业把香菇送进周黑鸭工厂,变成了卤香菇,价格翻了近7倍。今年,裕国股份盯上了小包装的即食食品,香菇脆、香菇酱、香菇酵素、香菇饼干等26款单品,全是即食休闲食品,摆上各大超市的货架。

  如今,随州的优质菌菇和多元产品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作为产业转型的探路者,裕国股份去年实现销售额10亿元,利润5500万元,同比增长20%以上。

  目前,随州的香菇产业又瞄上了农业旅游这块蛋糕。在香菇科技产业园,游客们通过参观通道可以看见香菇产品深加工的各个过程,在品尝各类香菇食品的同时,还可以动手制作香菇饼干、香菇菌棒等。

  向高科技转型,机器换人节本增效

  吉祥寺村村支书张国勇介绍,传统的香菇种植方式,需要手工制棒,既消耗大量的林木资源,又不能统一标准,种植过程中香菇还可能产生杂菌感染,存活率不到70%,品质也得不到保证。

  正因为种菇工序繁多,且全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年轻人宁愿外出务工,香菇种植遭遇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在吉祥寺村,操劳在菇棚内的菇农,多是五六十岁的“半白头”。

  粗放式的生产方式难以为继。2012年开始,转型悄然进行,随州在全国率先大规模推广工厂化种植,广大菇农享受到了香菇产业转型发展的红利。

  “这可是种植香菇最苦、最繁重、最伤身体的一个程序,现在用机器代替人工了。”在吉祥寺村长久菌业科研中心,张国勇指着高温高压的制棒车间说,车间每天可制5万余棒,按生产袋料季节两个月的时间算,很轻松地制棒灭菌300万棒袋料,菇农只需要拉回袋料接种就行了。

  在制棒车间,正在用木柴兑换制好的菌棒的菇农谭桂很激动:“种香菇轻松了,我今年再增加5000袋的种植量,一个人也能对付得来。”

  工厂化制棒、农户分散种植的模式也得到推广。

  “现在,由工厂提供成熟的菌棒,农户只负责管理出菇、采菇,根本没有技术风险。” 在当地“菌种大王”秦大海的海斌菌种厂里,菌种栽培所有工序实现了半机械化,同样种植60吨香菇,传统模式需要1000人,工厂化种植仅需30人。

  实现种植方式转型后,菇农们又开始在香菇品质上下功夫。在农业专家的帮助下,秦大海把羊肚菌培育成高产高质菌,存活率达98%以上,品质也更有保证。

  “因为高蛋白、低热量,羊肚菌价格是普通香菇的10多倍,每亩纯收入上万元。”秦大海说,更重要的是,栽培羊肚菌使用的是树叶、锯末、谷壳等有机物质,不需要消耗林木资源,成本更低也更为环保。

  向互联网借力,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

  随州香菇产业发展之初,山沟沟里的农民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沿街串巷提篮叫卖。随着种植面积扩大,愈到旺季,菇农们愈为销路发愁,香菇价格也一降再降。

  如今,“互联网+”帮山沟沟里的“香菇娘”穿针引线,解决了销路问题。打开淘宝网,排在食用菌销售额榜首的是“楚品源”牌香菇,其产品来自随县的品源公司。

  品源公司创办于2011年,当时本地食用菌出口企业已有20多家,作为后来者,在激烈的出口竞争中,品源难以施展拳脚。公司总经理罗原说,调研发现,全国香菇日均需求量在7000吨左右,仅武汉市一天就能吃掉300吨,而打开国内市场最快的方式就是借助电商。

  “网上卖香菇最大的优势是资金投入少、周转快。”罗原说,出口都按订单批量交易,需要大量资金备货,资金回笼一般需半年时间,而网上零售只需少量周转资金,一个月就能收回货款。

  网上客户很挑剔,品源公司对每一个细节追求完美,即使一单500克的产品,也要反复挑选、检查,讲究大小、花色、干度均匀一致。“必须保证每一单都是精品。” 从2013年到2016年,品源公司网上销售额从50万元增至2000万元,增长40倍,退货率不到千分之三。

  在三里岗镇,品源公司创建了500亩种植基地,与菇农签订协议,统一管理,标准化种植,保证每一单网销香菇可溯源。公司致力于打造食品行业的知名品牌,其网销产品增至20多个种类,有香菇、木耳、茶树菇、猴头菇等十余个食用菌品种,还有东北松子、美国碧根果、越南腰果。罗原说:“品种会不断增多,必须来自正规企业。”

  在吉祥寺村,有40多家菇农在网上“淘金”。村集体与阿里巴巴合作设立了电子交易服务中心,针对菇农开展业务培训、网络交易、物流仓储等业务。“我们准备依托香菇产业,打造电子商务村。”张国勇说。

  随州市工商局负责人介绍,全市有200多家菇企或个体户在网上卖香菇,网上销量位居全国食用菌行业榜首,今年的销售额预计是去年的两倍多。“互联网+”的魔力,正在随州食用菌销售中显现。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锄禾网 版权所有© 2004-2017,转载请注明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15033917号-1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1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