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观察 > 行业要闻 > 正文

广东阳山县土地整合:特色鲜明、产业兴旺

锄禾网|来源: | 2018-03-10 | 次阅读

从地处偏远、土地零碎,到特色鲜明、产业兴旺

阳山土地整合“整”出农业“加速跑”

  本网讯(记者 付伟 郑可欢)阳山县位于粤北山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宛若画卷的喀斯特地貌,也留下了农业资源匮乏的突出短板。除了捉襟见肘的人均耕地面积,还有被高低起伏的丘陵沟壑分割开的一块块细碎田土。一户人家几亩地的承包田被分成二三十块,看似极端的案例,在阳山却并不鲜见。

  相对于在几十个地块间奔波往返带来的诸多不便,在现代农业大趋势下,土地细碎化的更大弊端是规模化生产的资源“梗阻”如果不消除,产业化经营的“经脉”活力自然难以通畅。

  转机出现在2014年。这一年,阳山县被列为广东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地区。很快,“先整合后确权”的土地治理思路被碰撞出来。而就在此时,一家名为“地合网”的农村土地流转专业服务企业也来到阳山县开疆拓土。来自政府和市场的“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共同开启了以土地规模化撬动农业产业化的转型升级行动。

  “连片整合+确权登记” 破解土地细碎顽疾

  其实,在确权闸门开启之前,土地整合在阳山县便已经破题。在这里,相对于“广东省农村土地确权试点县”,“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的“帽子”不仅更大,也戴得更早。如何把被独特地形地貌做出的地块规模“除法”,做成农业产业发展所需的土地资源“加法”,同样是阳山县农村综合改革需要破解的方程之一。

  农村综改“春风”吹拂之下,在太平镇大清村,一番整合后,2013年,2560亩连片土地被打造成为砂糖橘种植基地。两年后,地块产值便飙升到了592万元,户均年收入10.8万元。从“地处偏远、土地零碎”的“贫困标本”,到“特色鲜明、产业兴旺”的“转型样本”,大清村用土地整合的妙招走出了农村综改的一盘活棋。

  如果说改革红利迅速释放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为阳山土地整合带来了一场“加速跑”,那么强烈的改革意愿和明晰的改革思路则让当地政府从一开始便成为了土地整合工作的核心引擎。而随着土地确权变量导入,将整合与确权两项工作“打包”推进,便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2014年6月,在阳山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确权推进会上,“引导村民将分散的土地整合起来再进行确权”的重任被压在了各参会单位的肩头。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背后,是对农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在阳山,土地整合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一户一地”置换整合,二是“一户两地”或“一户三地”相对集中经营。不过,无论何种模式,要不要整合、怎么整合,最终的话语权都应该牢牢掌握在村民手中。

  在江英镇荣岗村,土地整合方案要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公示5天,无异议后方可签订委托书,将整合置换的连片耕地交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或流转,再以农户二轮承包面积为基数,重新分配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每年土地发包所得收益按承包面积份额分配给农户。

  在地合网CEO罗亚维看来,“先整合后确权”的思路不仅推进成本更低,也为专业服务主体参与土地整合开辟出了一片“用武之地”,“土地确权的保障给农民吃上定心丸,规模经营的前景让更多农民为土地整合投下赞成票。”   

  “土地整治+产业规划” 提升地块利用效益

  如果说彻底消除土地细碎化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掣肘效应,是阳山县推动土地整合的原始动机,那么对于地合网来说,通过推动土地整合来为四处寻地的农业资本找到合适落点,则让他们的“互联网+土地流转”战略很快在阳山拍响了巴掌。

  虽然捷报频传,但在阳山,土地整合并非一路顺风顺水。困难与挑战除了来自庞大的工作量和复杂的地形特点之外,一些农民也因担心在土地整合过程中出现利益受损而犹豫不前。

  而在地合网那头,“模式危机”同样将他们逼上了一条转型之路。这家2009年创办于广东中山的企业,起初的定位仅是土地流转信息“网上超市”。单一的经营方式虽然博得了“热闹”,却并没有赚得“实惠”。罗亚维和他的伙伴们逐渐找到了病根,“对于农业投资方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一块耕地,更是一种发展潜力;对于土地持有者来说,他们提供的不仅要有面积‘四至’,更需要从土壤成分‘内涵’到耕作条件‘外延’的一整套信息体系。”基于此,地合网完成了从土地流转信息“搬运工”的单一角色向土地价值提升“魔术师”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师”的多重角色转身。

  七拱镇潭村、和平村、芙蓉村是地合网在阳山较早开展土地“整合+整治”工程的3个村庄。2017年5月,一张以“绿色产业+乡村旅游”为底色的产业经营规划也展开卷轴。七拱镇山清水秀,稻米种植优势突出,但效益一直偏低。着眼于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的目标,地合网用“稻虾共养”为这份规划落下点睛之笔。“相对于长江流域,这里的小龙虾养殖季节更长、产量更高,加上反季节上市优势,利润空间更大。”在地合网副总经理彭晖看来,这种模式既能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还可以将小龙虾与七拱有机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品牌进行整合营销,打造“小龙虾文化节”,从而构筑起一条产、供、销、文化、旅游等多元素贯通一体的农业经济带。

  蓝图很快变成了现实。2017年10月,第一宗600亩“稻虾共养”基地项目“花开”芙蓉村;11月,第二宗约1000亩小龙虾养殖项目也成功落地。每亩土地产值预计可由1000元提升到3000元。

  “精准对接+专业服务” 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细碎土地不能一连了之,而必须进行相应的整治,特别是道路、水利等硬件设施水平要提升。”罗亚维说,但这种整治又必须以未来经营为导向,这就要求一方面产业规划应提前介入,另一方面则必须尽快为相应地块找到“慧眼识珠”的“伯乐”。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地合云图”和VR虚拟场景式看地服务,让“地合网”成为了土地投资者的“千里眼”和“智囊团”。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生态环境、地形、水文、气候、土壤等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建立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智能适宜性匹配模型,让土地投资者足不出户便可以“入地三尺”,对意向地块进行全面体检。

  2017年8月起,地合网还将看地咨询服务从线上搬到了线下,通过组织相关企业进行现场踏勘,将连片土地与投资需求精准对接。下一步,地合网还将通过提供融资、法律等增值服务的方式,为农村土地投资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