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观察 > 行业要闻 > 正文

重庆推进“三社”融合 看“加法”改革如何产生“乘法”效应

锄禾网|来源:重庆日报 | 2019-04-08 | 次阅读

 4月1日,在位于奉节县平安乡的重庆骄泽蔬菜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骄泽联合社”)的红辣椒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在栽红辣椒。在这里,种苗、技术、化肥都由合作社统一提供,销售则由合作社以保护价兜底。不仅如此,合作社所需的资金则由奉节县供销社与市农信合作投资公司、该县农商行创新推出的“供销农合贷”来解决。

  骄泽联合社是奉节“三社”融合试点合作社。围绕联合社的主打产业——辣椒种植,由合作社提供生产服务,供销社提供流通服务,信用社提供金融服务,一举解决了产业发展中的生产、销售及资金等难题,仅2018年便实现产值417万元,户均增收8677元。

  “三社”即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信用社(现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推进“三社”融合发展既是中央推动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改革在重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我市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2018年起,我市便开始试点“三社”融合发展,探索如何用“加法”改革产生“乘法”效应。

  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破题 

  新时代谁来种地?地怎么种?2014年,当28岁的陈洪放弃了工作9年的深圳一家上市公司的工作,来到长寿创业的那一天起,便一直在寻求答案。

  之后的几年里,他先后办起了重庆创源农业公司和3个农资店,还组建了小桔人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全植优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合作社仅靠农民自身“抱团”,缺少和市场的有效对接渠道,事业发展一直平平。

  2017年,长寿区供销社全面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鼓励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加入。于是,陈洪领头组建起了双龙镇汇鸣供销社。汇鸣供销社成立后,不但获得了财政资金支持,职工队伍增加、经营场所扩大,还建起了庄稼医院、测土配方施肥站等,这也让陈洪更加大胆地放手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去。如今,汇鸣供销社已拥有8架无人机、2支植保飞防专业队、3支果树修剪队,同时还与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7家农业企业常年合作,提供测土配方、农业机械、劳务托管、农村电商等多种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10万亩。

  市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的作用突出。但当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存在经营规模小、经营实力弱、规范化程度不高、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基层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与农民最贴近。因此,我市近年来在着力恢复基层供销社的同时,积极推进基层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两社”融合发展,通过基层供销社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能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

  围绕“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我市以基层社为阵地,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机耕、机播、机收、飞防、修剪、采摘、烘干、运输、销售等专业化、技术性服务组织,提升了基层社农业生产服务能力。

  比如江津区石蟆镇蟆城供销合作社开展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代耕代种水稻1万余亩。巫山供销社组织铜鼓、福田、曲尺、巫峡4个基层社,围绕脆李产业组建了4个专业服务队,开展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线上线下销售等服务,辐射周边10个乡镇,面积5万多亩,成为该县脆李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破解合作社资金瓶颈 

  尽管“两社”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业产业要实现规模化发展,一个根本的问题不可回避,那便是农村金融服务缺位造成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高、融资难,长期制约着基层合作经济组织提质、农业产业增效。

  金融机构为何不愿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抵押、贷款服务?一位金融界人士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风险难以防控。此外,农业项目缺乏法定有效的担保抵押物,规模小、贷款管理成本高等也影响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

  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在服务“三农”、助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中,还有一“社”,那就是“信用社”(重庆农商行及其他涉农金融机构)。多年来,由于地理、环境及体制等原因,三者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服务“三农”的合力。如果“三社”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必将实现“三农”工作的制度创新。

  2017年,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写入了当年中央一号文件。作为“三位一体”改革在重庆的延续和深化,2018年2月,我市召开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动员会议,对重庆推动“三社”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推进供销社、信用社、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功能、相互支持、融合发展,以“三社”促“三农”。

  那么,“三社”融合后,可以带来哪些利好呢?市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旦“三社”融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提高农民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供销社可充分发挥市场引领作用,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市场、企业,帮助农户和合作社解决销售难问题;而重庆农商行则可充分发挥其在支农贷款中的支撑作用,拓宽对专业合作社新型金融产品开发范围,协调解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2018年5月29日,市供销合作社与重庆农商行在长寿区云台镇举行“三社”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表示将以加快“三社”融合发展为切入点,探索“三农”服务新机制,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助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这也标志着重庆“三社”融合发展正式起步。

  当年,市供销合作社先期在黔江、江津、长寿、大足、城口、垫江、奉节、石柱等8个区县开展了推进“三社”融合发展试点工作,“三社”融合的种子开始一点点萌芽。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三农”发展新路径

  市供销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三社”融合发展的主体是“三社”,但核心在“融合”。通过利益纽带将“三社”联结起来,由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其目的是通过“三社”的发展促进“三农”发展。最后,要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只有在组织形态、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融合,打通为农服务的生产、流通、金融三重功能、整合为农服务的生产、流通、信用三项资源,推进‘三社’完善功能、相互支持、融合发展,才能把生产农户、产业基地与农业市场紧密对接起来。”这位负责人说。

  对此,一些区县已开展先期探索。

  奉节县抓住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关键问题,与市农信合作投资公司和奉节县农村商业银行,专门开发了探索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题的创新金融产品“供销农合贷”,该产品采取区县供销社属地保证担保与合作社“熟人担保”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信贷业务,不但手续简便、贷款利息低,也大大降低了风险。截至目前,该县“供销农合贷”还贷率达100%。同时,该业务开展一年多来,奉节县新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06家,共撬动县域近6.3亿元规模的农业产业,带动5180户农户从中受益。

  大足区筹资3000余万元组建大足区农合农业技术服务公司,以大足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所提供的财务代账服务为依托,只要合作社财务规范、制度健全、经营良好,便能以农业生产设施、信誉等为抵押进行贷款。仅2018年,该公司便为该区42家农民合作社提供委托贷款3200余万元。

  荣昌区创新实施“兴农贷”业务,由区政府安排风险补偿资金和贷款贴息资金作为增信手段,同时降低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融资门槛和成本,从体制机制上促进了“三社”融合发展。该区清流供销社融合康元水果专业合作社后,以此为基础联合其他合作社组成橙缘水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并与农商行开展金融合作。目前,该联合社秦橙种植基地已达7300亩,仅去年便有2200亩挂果,产值2000万元左右,已成为荣昌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示范基地。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