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观察 > 聚焦三农 > 正文
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国标”发布
锄禾网 | 2017-09-29 | 270次阅读
今天上午,北京市地震局举办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指南》(GB/T 33744-2017)新闻发布会。这是我国首个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的基础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截至2016年底,本市建设完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20处,其中Ⅰ类场所11处、Ⅱ类场所45处、Ⅲ类场所64处,总面积约1831万平方米,可疏散约299.96万人。
据介绍,作为安置受灾群众的应急避难场所,往往需要安置数百人、数千人,甚至数万人。这些受灾群众可能来自不同地区,年龄从婴幼儿到百岁的老者,且存在较大的人员素质、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差异,还可能包括受到身体创伤和心灵创伤群体。快速、高效安置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必须有预先制定好的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措施。
该标准在充分借鉴国外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震后救援及灾区民众安置工作实际,通过对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中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工作的调研,吸取了灾区场所运行管理的工作经验做法,并将其中好的做法纳入标准,以适用于我国场所运行管理及震后民众安置工作需要。该管理指南非常细致,甚至包括了灾民的宠物安置、车辆安置等内容。(记者代丽丽)


热文榜单
盐碱地里稻花香,海水稻亩产达62
首届渔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举办
高产“海水稻”成功试种 数亿
农村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
袁隆平说青岛试种的海水稻表现
第一代高产海水稻青岛试种成功
“海水稻”的这些事,你不一定知
“第五届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洽
农网改造三大任务提前完成
中国农科院与山东农科院建立协
中国农科院与山东农科院建立协
3年内建成覆盖省、市、县政策
未来10年,有机农业将成为主力军
袁隆平宣布重大成果:突破水稻亲
济宁发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济宁发布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央财政
农业+直播,应该这么做!
14.8万元!宁波这条大黄鱼能换一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高层论坛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