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观察 > 深度解读 > 正文

万名代表促振兴 上下联动合力干

锄禾网|来源:农民日报 | 2022-04-24 | 次阅读

  6年前的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在滁州凤阳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的方向。6年来,滁州市委带领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齐心协力描绘好滁州三农工作的新时代画卷。滁州市人大常委会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的重要讲话中汲取智慧力量,不断丰富“价值之思”;从人大视角下的三农工作中找群众期盼,回答各级人大代表的“发展之问”;打好助推乡村振兴“组合拳”,发挥人大的“监督之力”。


  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滁州及小岗村干部群众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准方向、砥砺前行。滁州现代化农业发展蓝图呼之欲出,一系列农村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画卷在滁州这片沃土上徐徐铺展,小岗村的面貌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真切感叹,小岗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希望总书记再来看看小岗村的新变化,听听小岗村的新故事。


  春日的暖阳下,金黄色的油菜花夹杂在绿油油的麦田里,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春色画卷。57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101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00万亩虾稻共作基地、800万亩优质专用粮……2021年,滁州市粮食总面积1245.45万亩、总产量94.1亿斤,产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3位。2021年滁州市招引农业项目71个、协议投资323.06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接近千亿元,已形成以滁州经开区食品产业园、凤阳小岗食品产业园等为区域中心的食品类加工集群。小岗村也迎来第5年分红,分红额度从350元、520元到如今的620元,实现年年增,累计分红金额超过千万元。2020年,滁州市成功获批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一系列改革正在不断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滁州市人大连续5年把脱贫攻坚、农村改革等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连续两年把有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内容作为市人代会的“一号议案”,把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作为人大工作的“重头戏”。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各环节,打出一套“组合拳”,发挥立体式叠加作用。在2022年滁州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向全市三级人大发出号召,围绕人大“制度保障、监督推动、代表参与、班子带动”等四个维度,制定市人大常委会“同心合力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发挥人大法治强保障、监督促落实的作用,最大程度发挥人大代表离农村最近、对农业最了解、与农民最有感情的优势,用法定职责推动乡村振兴、以示范引领带动整体推进、以问题导向把准基层脉搏。


  万名代表促振兴,画出同心圆凝聚力量。全国人大代表王萌萌现为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吴圩镇九梓村党总支书记。2013年,她从合肥工业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后选择来到农村,带着乡亲们因地制宜发展草莓、葡萄等水果特色产业,实现了“新农人”到“兴农人”的蝶变。像王萌萌这样的代表,在滁州万名人大代表中还有很多,有的是农场主、致富带头人、科技特派员,有的是“土专家”“田秀才”,他们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广大农村的各个角落,都是乡村振兴最具活力的因子。在今年春种的“第一节点”,滁州市人大分别于凤阳县小岗村、定远县九梓村等地召开动员会,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就业,激励代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上下联动合力干,形成系统性集成效应。积极与滁州市委“以江淮岭脊线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加强联动,与政府强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实现互动,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也纷纷行动起来。凤阳县人大提出要积极面对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人才缺失等问题,把准“举措关”、抓实“作风关”,让助力乡村振兴的力量像滚雪球似地壮大起来。


  春暖花开,新枝迸发,经过44年的改革实践,小岗村实现了从“大包干”到新农村的历史性跨越,孕育了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滁州市从“大扬子”到“大滁城”、再到“大江北”的高质量发展,也得益于“小岗精神”,这更是滁州下一步大发展、快发展、好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滁州市人大被激励着,也在思考着、行动着,把弘扬“小岗精神”与“干”的状态、“创”的劲头、“实”的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赓续“小岗精神”,在真抓实干中探索新路径。贯彻安徽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创造经得起考验的工作实绩。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开新局的首件大事,也是用实际行动检验政治定力、政治担当。围绕党中央、安徽省委、滁州市委的决策部署,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任务落地落实。在中央精神、党委文件里找到同频共振的关键词、找准同心同向的结合点,从改革难事入手,发挥职能优势,提供制度供给,制定监督清单,明确具体举措,把党委决策转化为人大工作的有力抓手,助力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创建乡村振兴示范“115”工程、“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打造江淮岭脊线乡村振兴示范区等任务落地见效,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发展动能。不断扩大群众有序参与,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今年,滁州市人大把乡村振兴工作列入人大“三问”重点,把群众身边的要事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由农工委牵头在全市建立25个乡村振兴民意收集点,每个民意点确定10名联系人,紧紧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把问部门与问代表、问结果与问群众结合起来,随时收集一线民意、掌握一线动态,通过代表“提”、人大“交”、政府“办”,使代表意见、群众呼声与人大监督、政府工作形成良性互动,让“辣味”建议实现“美味”效果,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要求、深刻内涵诠释得更加精彩。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