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3.0 > 新农人 > 正文

搜集老种子的新农人

锄禾网|来源: | 2020-05-26 | 次阅读

72f082025aafa40f07433d12816cb64979f01902.jpg

  于建起在自建的展览馆展示自己搜集的种子。新华社记者 周勉 摄

  新华社长沙5月23日电(记者周勉 刘芳洲)于建起曾是一名在长沙工作的注册建造师,因为对老种子的迷恋,4年前,他回到老家当起了农民。

  迷恋萌发于2006年的两顿饭。第一顿饭是在外求学工作多年的他有天回到老家,吃了一碗母亲做的丝瓜。“当时觉得特别好吃,一下就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于建起说,第二顿饭是有次出差途中,在乡间餐馆吃的午餐。“尤其是几个青菜,好吃到不愿停下。”

  丝瓜和青菜为什么这么好吃?于建起很快找到了答案:它们都是被俗称为“老种子”的地方品种。“我们总觉得现在的食材没有小时候的味道,就是因为地方品种越来越少了。”于建起说,虽然口感好,但由于产量低、抗病性差,它们都被更适合现代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商业品种取代了。

  味道的丢失意味着种子的丢失。作为全球第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大国,中国地方种质资源的数量一直在减少。经过几年学习和准备,2016年,于建起辞掉工作,拿出所有积蓄,回到家乡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芦塘村流转了1200亩土地,成立了一家生态种养合作社,全身心地投入到搜集和扩繁地方品种上。

  刚开始就是不停寻找,只要听说哪里有老种子,于建起便立刻动身。4年时间里,他不仅跑遍了湖南上百个县市区,还到过湖北、新疆、贵州和云南等地。有一次在贵州省荔波县待了一个月,跑了30多个村庄后,终于在一个偏远瑶寨找到一批西红柿、茄子、辣椒等种了200多年的蔬菜老品种。回程路上遭遇山体滑坡,电光火石间,于建起顾不得行李,抓起装着种子的口袋就往车外跳,几秒之后,车子侧翻在地。

ac345982b2b7d0a2cf32f65afae7c30f4a369a09.jpg

  于建起的老种子扩繁基地。新华社记者 周勉 摄

  如今,于建起已经搜集了水稻、蔬菜、花卉等各类地方品种将近800个。他不仅投入巨资为这些种子修建了仓库和展览馆,还开始了扩繁工作。一年四季,合作社的土地里总有农民忙碌的身影,大家用最原生态的方法,把各处搜集而来的零星种子种到地里,一粒变十粒、十粒变千粒……

  在这个过程中,于建起对于老种子的认识也从最初的“好吃”上升到了更高层面。他说,老种子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遗传资源和基因资源。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着3万多份种质资源,这里面也有于建起的贡献。每搜集到一个新的品种,他都会无偿赠送一份给资源库。湖南省农科院和湖南省种子协会的专家也常常来到合作社帮助甄别和给予指导。

63d9f2d3572c11df610cf5f74f2fd7d6f603c210.jpg

  于建起用老种子种出来的黄瓜。新华社记者 周勉 摄

  随着国人对食材品质和口感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越来越多家庭农场的出现,于建起认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也让他搜集扩繁的老种子有了销路。2019年,他共卖出各类老种子超过300万元。

  “只有‘藏种于民’‘藏种于地’,这些种子才不会消失。”于建起说,自己正和团队设计一套课程,打算筹建一个研学基地,让更多的孩子来接触和认识老种子。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