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绿色融投 > 跨界农业 > 正文

都市农业跨界融合发展与生态桥构建

锄禾网|来源: | 2021-11-17 | 次阅读

1989年我国出现第一篇关于都市农业发展的论文,由云南民族学院生态学教师写出,距今已有32年的历史。该论文尚未有都市农业完整的概念和理论,只是设想是在城市地区种花种果树,阳台上种种蔬菜,意即都市农业。但该论文具有里程碑意义。都市农业发展至今可以说越来越丰富,始终在提升。我们在全国包括台湾地区以及欧洲等很多国家开展都市农业考察,看都市农业到底怎么发展?其中欧洲是对都市农业文化保存以及乡村保护是最好的地区之一,对农业文化包括生态的问题尤为重视。我今天主要讲的是都市农业的跨界融合,包括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些新形态。



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院以”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规划设计“为方向,业务内容涵盖“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的整体策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生态治理、营销策划、品牌孵化”等。



01



第一个是现代化的生产功能,包括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加工农业和一些新型业态。第二个是优良的生态功能,整个中国的生态和城市是需要农业的支撑。第三个是文化传承功能,通过农田阡陌、乡村街巷、老建筑来保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四个是养生养老功能,因为乡村生态好,所以具有这个功能。第五个是教化功能,包括德治、文化治理等,要尊卑有序、讲理讲秩序。第六个是日渐兴旺的市场与消费功能,如2019年,河南深度挖掘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化起源,文化挖掘能够让乡村成为消费的主体。第七个是美丽宜居功能第八个是丰富的社会功能,包括这次抗疫,乡村成为蓄水池、安全阀。第九个功能是推动乡村产业形态持续创新的功能,如都市农业、中央厨房、个人定制、体验农业、共享农业、大数据、智慧农业、众筹农业等,新产业的产生主要有4个原因:市场拉动、政策推动、创新驱动、融合促动。
02



2015430日,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2018410日,习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融合发展



03



伴随着经济增长,第一产业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初期会不断上涨,但在工业化完成之后比重便会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是长期的上涨态势。
(一)发达国家产业分析
发达国家经济有几个特点。一是产业结构先进,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一般大于70%,如美国高达75%,日本70%,英国71.6%;二是经济运行机制比较成熟,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健全,并有比较完善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三是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外贸对外出口方面比较多质量总体高,金融市场高度国际化。
(二)我国产业结构比重
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7.7%,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37.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54.5%
(三)第三产业发展的意义
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必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等等。



04



(一)上海市都市农业发展
1.上海都市农业发展现状
1)农业规模明显缩减
一是农业生产规模缩减,与生产规模缩减相对应,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下降。2019年上海市粮食、蔬菜、生猪、家禽、鲜蛋、鲜奶、淡水产品等主要农副产品均负增长;二是农业经济规模收缩,2019年,上海市的第一产业103.88亿元,较上年下降5.0%
2) 农业结构调整发生深刻变化
农业结构持续调整,2019年,上海农业总产值构成中,种植业、畜牧业比重下降,林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增加。
3)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创新转变
一是农业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上海2015年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市9个涉农区全部达到认定标准。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机械化、智慧化水平提高、无人机应用等出现新突破。二是农业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三是农业品牌化建设推动力度加大。
2.上海都市农业发展的主要约束、挑战和短板
上海的主要约束是土地,环境的制约,成本效率的短板。上海平均每个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创造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低于北京、广州等国内几个超大城市及苏州、杭州周边城市。单位成本高,收益低,一些地产农产品相对外来农产品存在价格劣势,削弱了上海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3.上海都市农业未来发展方向
上海的功能可定位为产品食品生产功能、生态景观功能、生活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立足基本国情和市情,食品生产功能是上海都市农业要长期坚持的首要功能;随着城市发展阶段提升,都市农业的生态景观功能和生活文化功能逐渐凸显,上升到重要功能层次;经济功能是都市农业保持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需要巩固和提升。
(二)北京都市农业发展
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中可以看出(见图1),三产持续增加,一产二产持续降低,至2019年上半年,三产占比82.76%,二产占比16.91%,一产占比0.32%。从北京市不同行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比较可以看出(见图2),农林牧渔业占比越来越低,新兴产业越来越高。



1.农林牧渔业产值情况
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63.4亿元,同比下降6.5%。其中林业下降了15.5%,牧业下降了8.3%,渔业下降了22.5%,农业种植业增长了5.1%
2.农产品生产情况
农产品的生产情况中粮食播种面积在增长,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在增长,瓜果类播种面积在下降,果园面积在下降,生猪出栏在下降,蛋鸡生产在增长,牛奶产量在下降。
3.北京农业发展情况
2020年,全市设施农业实际占地面积为19.9万亩,同比增长2.7%,设施农业产值为50.1亿元,同比增长6.3%。同时,随着疫情的有效防控,2020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收入25亿元,接待1877.5万人次,分别恢复去年同期水平的66.4%54.3%
4.北京农业发展当前存在的问题
北京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亟待巩固和提升,蔬菜产量连续17年下降,自给率不到10%。生猪自给率不到3%
5.北京都市农业未来发展方向
1)促进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做好菜篮子”“米袋子稳产保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牢牢守住五个百万农业基本盘,也就是保住百万亩绿色粮菜、确保百万头生猪出栏、发展百万亩优质果品、建设百万亩林下经济、稳固百万亩外埠基地
2)建设农业中关村
一是打造现代种业的发展高地。依托北京科技与人才优势,加快建设全国种业科技创新中心,聚焦北京有创新基础的玉米小麦、蔬菜、种猪、蛋鸡、奶牛、北京鸭等优势物种。二是建设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以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引擎,加快平谷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政府+科研院校等学校+企业金三角合作模式。在现代种业、智慧农业、农业智能装备、生物技术、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等领域培育一批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绿色产业集群,将平谷建成具有区域带动能力、全国引领能力、全球竞争能力农业中关村



(三)北京市与上海市、浙江省休闲农业对比
北京市、上海市始终以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为主线,促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浙江省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从依附景区景点的餐饮型农家乐萌芽,到依托生态环境的度假型农家乐发展,再到拉长农业产业链的多功能型休闲农庄崛起,继而到融入自然修身养心型民宿的成长、并进化成突出村强民富的村庄经营型乡村旅游业兴起,再演化成目前注重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型休闲新业态发展的6个阶段。
1.北京与上海、浙江休闲农业规模对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上海的休闲农业规模不如北京,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规模总和不如浙江,而且距离很大。如2019年,浙江省的收入总额为475.4亿元,北京市37.6亿元,上海市12.3亿元。



05



(一)跨界融合产业内涵
都市农业跨界融合理论是2011年我在武汉都市农业会议上提出的一个理念,内涵是都市农业必须借助其他产业、行业和新兴业态合理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现代农业潜能,从而获得更多利益。从产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看,都市农业跨界发展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在不同行业间的机制、体制、技术与制度创新的基础上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型农业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
(二)都市农业跨界融合产业的主要特征
1.产业联动
都市农业跨界发展的首要表现是不同产业之间的延伸和拓展,如与加工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不断簇生新型产业形态,是农业本身的产业属性发生了变化,产业和产品的更多表现形式成为服务业和服务产品,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升了农业价值链。
2.创新驱动
都市农业跨界发展必然是一条依靠科技创新、金融创新、模式创新等现代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道路。当互联网+”、生物技术、众筹等高新科技、新兴词汇与传统产业交织在一起,便碰撞出了不一样的产业形态。加快各类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新材料、新模式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助力都市农业跨越发展。
3.市场推动
跨界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市场需求,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是现代农业跨界发展所要遵循的。
4.城乡推动
在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速的进程中,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协同推进,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延伸,产业跨界和城乡互动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动力。
(三)跨界融合产业的发展目标
第一层目标:提升现代化全产业链建设。发展以农业、农民、农村为依托的乡村旅游、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价值链,提升农民增收链。
第二层目标: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融合发展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所在,有助于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创造力、竞争力,改造提升农业农村传统发展动能,为产业兴旺提供动力支撑;带动更多资源要素进入农业农村,促进生产、生活、生态有机契合,城乡资源要素有机统合,农业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有机整合,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四)现代农业跨界发展路径
跨界的方式分为以下4种:地理跨界(跨区域)、产业跨界(跨产业)、技术跨界、模式跨界



06



首先是农田景观化,这方面欧洲做的比较好,欧洲的农田包括农业主要有4大特征,一是有农必有林。二是有村必有树,树绝对比房高。三是有树必成园,三四棵树就能够构成小景区。四是独树则成景,一棵树就能构成的景观。欧洲种树绿化,要求一定要产生森林福利。日本的北海道借鉴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做景观农田,现在发展的非常好。其他还有果园公园化、菜田花园化、园区景区化、设施休闲化和树木森林化。在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北京分会场,我们借鉴日本北海道景观农田经验,打造了景观农业,效果很好。



07



都市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最高形态,都市农业是对现代农业的科学追求,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阶段,都市农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念和形态。在现阶段,各地的都市农业始终在创新,始终在发展,预计还需三四十年的时间,最终可能才真正定型。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