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观察 > 行业要闻 > 正文

宁夏发展特色产业推动脱贫攻坚

锄禾网|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 2018-03-26 | 次阅读

   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市县通过实施脱贫富民战略,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有力地促进了贫困群众收入增长。据自治区农业部门最新调查,2017年,全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347元,增长11.2%,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10万人,占年度脱贫人口50%以上。

  自治区农业部门负责人认为,各市县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一特三高”现代农业,制定区、县两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大力发展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小杂粮、油料、中药材、黄花菜、中蜂等特色富民产业,是自治区推进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有效措施。盐池县发挥“盐池滩羊”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滩羊主导产业,积极发展黄花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一主多元的产业扶贫格局;西吉县积极探索“肉牛+马铃薯+X”“黑山羊+马铃薯+X”“珍珠鸡+马铃薯+X”“肉驴+马铃薯+X”四种产业扶贫路径;彭阳县总结推广“5·30”牛羊肉产业倍增计划,探索建立“林、蜂、药”特色产业增效模式,特色产业已成为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收入占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以上。

  各市县通过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精准创设产业扶贫政策,做到产业项目、技术培训、小额信贷、帮扶措施、农业保险“五到户”,形成了特色产业精准扶贫政策体系。2017年,整合落实产业扶贫资金31.4亿元,支持脱贫销号村种植覆膜玉米52万亩、马铃薯45万亩,基础母牛、基础母羊分别补栏5.2万头、50.9万只,繁育优质犊牛5万头、新建养殖棚圈2.4万座,春秋覆膜38.7万亩等。新增12.3万户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54.9亿元,信贷资金9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投入资金6390万元,为10.9万户贫困户投保种植业61.1万亩,养殖业74.9万头(只),保险额度15.7亿元。

  各市县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收益。全区实施“四个一”示范带动工程,打造扶贫示范村109个、扶贫龙头企业124家,规范培育扶贫合作社375家,提升发展致富带头人2103名,带动3.58万户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海原县华润集团“基础母牛银行”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已为6314户贫困户赊销基础母牛14911头;泾源县萧关合作社通过“入社自养、入社托养”方式,带动161户贫困户发展安格斯肉牛养殖580头;原州区致富带头人马万武带动76户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312头,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对接市场。

  全区各地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让贫困户分享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盐池滩羊肉成功入选厦门金砖五国峰会专供食材,“盐池滩羊”品牌价值达到68亿元。在京东商城开设固原特色农产品馆,原州区、泾源县实现有条件的贫困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开展“农业+旅游”扶贫,带动贫困县区农民就业近2万人,彭阳县、隆德县被评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各市县依托产业指导组、技术服务组、产业协会“两组一会”,在贫困县区各成立1个由厅级领导挂帅的专家技术服务团队,300个脱贫销号村各成立1个技术服务组,立足贫困户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分类别、分层次组织农技人员驻村入户开展旱作节水农业、草畜节本增效、瓜菜标准化生产等实用技术培训,努力构建“县有团队、村有组、户有服务”的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专家团队及技术服务组举办集中培训班358场次,现场入户指导培训人数10.2万人,培训致富带头人2100人。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