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确保打好年度战役 保质保量完成脱贫任务
汪洋:确保打好年度战役 保质保量完成脱贫任务 电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28日 【阅读全文】
农村孩子:除了努力,别无选择!
农村孩子:除了努力,别无选择! 很小的时候,大家都在农村,在农村长大,在农村读书,在农村 【阅读全文】
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第一次副手会在京召开
二十国集团农业部长会议第一次副手会在京召开 3月24日,二十国集团(G20)农业部长会议第一次副手会在北 【阅读全文】
市场快报
当前位置:首页 > 锄禾网关注 > 市场快报

河南现“大学生村”:一个村出了200多名大学生

时间:2016-03-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一个村出了200多名大学生”。 最近,河南省卫辉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庄薛屯村引起众多媒体关注。

 

       “200多名只是估算,目前还没有详细统计。如果连大专生也算上,肯定不止200人。”薛屯村村委会副主任徐文建说。

 

      薛屯村紧邻107国道,一进村,老旧的红砖平房、土路、土墙便映入眼帘,除了村委会和薛屯小学,几乎难觅两层楼房。村子里视野相当开阔,过往村民衣着朴素,甚至稍显落后。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该村采访时了解到,在这个2100多人的大村里,村民多务农,经济并不富裕。

 

      2002年退休的薛屯小学老校长郭延生,见证了薛屯村走出几代大学生。

 

      1965年,15岁的郭延生高小毕业,村里劝他到薛屯小学教学。“那时候条件不好,学校在一个破庙里,整个学校也就三四十人。”郭延生回忆说,一年后,“文革”开始,薛屯村小办学时断时续。“文革”结束后,薛屯小学恢复教学,并于1977年拆除了采光不好的平房,盖了瓦房教室。

 

       “恢复高考后,村里连续几年出了五六名大学生。”提起第一批大学生,郭延生如数家珍。他说,大家看到“知识改变命运”,家长们也相互“攀比”重视孩子的教育,“村里每年都会出大学生,没断过线”。

 

      1994年,薛屯村向村民集资建校,盖起了两层楼房的教室,而此时,不少村民还住着土坯房。“学校的房子一直是村里最好的。”郭延生说,世代务农的村民,日子过得虽然清贫,但家家户户都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学,改变命运。

 

       “2000年前后,村里又出了不少大学生,本科有七八个,邮局来送录取通知书时都要放鞭炮,很是热闹。”郭延生兴奋地描述。

 

      郭延生说,最近几年,由于大学扩招,村里孩子考上大学不再稀奇,但若能考上北大等知名高校,仍会让家长们自豪不已。

 

      据报道,薛屯村有一条正对着村委会大院的小前街,不足200米长,这里30户村民中的8户共培养了10名大学本科生,这些本科生有的还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在这条街上,家家户户比的不是吃穿,而是谁家的孩子更有出息。

 

      喜欢木雕的村民王泽海说,他的大儿子2002年考上了郑州大学,毕业后在郑州成家立业,小女儿2007年考上了郑州大学的本硕连读,硕士毕业后,2014年又继续到北京大学读博士。

 

       “孩子很小时,我就让他们跟我下地干活,太阳晒得抬不起头,身上都脱了皮。”王泽海说,“晚上回家,我告诉他们,除了上学,没有退路,不上学只能种地,再有了下一代,还是种地。”

 

      村民范双林说:“我们没有什么教育经验,就是告诉孩子,我们是农民家庭,学习是你到外面开阔视野的唯一机会。”

 

      60岁村民贾新爱的两个子女中,有一个考上了本科。“我平常都是教育自己的孙子和孙女,向这些大学生学习,争取像他们一样考上名牌学校。”

 

      薛屯小学校长户宁说,目前该校在校生持续保持在230余人,生源稳定,很少有学生中途辍学。

 

       “年前考试,在全镇学校里,一共16科,我们11科都是第一。”提起学生的成绩,户宁很自豪。

 

      不过,户宁也有着自己的担心:一是使用了20多年的教学楼已成危房,二是缺老师。

 

       “2011年以后,学校连续有6位老师退休,但一个没补。现有的12位老师,只有4人是在编的,其他8人都是代课老师。”户宁说,如果优秀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一直短缺,教育质量能否保障将会成为该校的难题。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锄禾网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友情链接:

锄禾网——自然有意思

回到顶部

转基因观察

在线投稿

专家在线

权威数据

降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