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大成功克隆小麦雄性不育基因
记者28日从山东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付道林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克隆太谷核不育基因并对其机理进行探讨,为实现小麦等作物杂交制种创造了条件。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28日以《小麦Ms2基因编码的稀有蛋白导致禾本科植物的雄性不育》为题发表该研究成果。
1972年,山西省太谷县农业技术员高忠丽在田间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小麦。这个小麦后来被命名为“太谷核不育小麦”,其不育基因的国际基因代码为Ms2。上世纪90年代末创制出的“矮败小麦”,即矮秆和不育紧密连锁的太谷核不育小麦。
2010年,付道林团队开始利用图位克隆技术进行Ms2基因的克隆研究,投资构建了“矮败鲁麦15”的基因组人工染色体文库。他们利用Ms2区域的特异标记,筛选并获得了8个阳性克隆,成功建立了Ms2区域的物理图谱,分离到太谷核不育Ms2基因,并通过反向遗传学验证了该基因的功能。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首页推荐
- 04-29 山东农大成功克隆小麦雄性不育基因
- 04-29 第二次中菲渔业联委会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
- 04-29 创新农业金融服务,助力园林产业发展
- 04-29 一个西红柿上餐桌要“过五关”
- 04-29 2019北京世园会“百蔬园”示范点建设启动
- 04-29 60万京郊农户今冬清洁取暖
- 04-29 颐和园、天坛、动物园首尝扫码购票
- 04-29 保健食品不得以保健功能命名
- 04-29 北京城六区幼升小政策出台 多校划片渐成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