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列车”穿行大凉山,20年票价不涨
在普雄开往攀枝花的5633次列车上,两名到喜德贩卖土豆的彝族妇女正守护着自己的货品。 龚萱 摄
在普雄开往攀枝花的5633次列车上,列车员利用便民箱的针线,为旅客缝补婴儿背带。 龚萱 摄
两名彝族旅客正在打发时间纳鞋垫。 龚萱 摄
两名彝族旅客正在闲话家常。 龚萱 摄
几名放暑假回家的孩子正望向窗外的风景,这趟列车平时是他们上下学的校车。 龚萱 摄
普雄开往攀枝花的5633次列车即将到达喜德车站,几名彝族旅客从行李车取回贩卖的鸡,静待下车。 龚萱 摄
一名小婴儿在母亲的亲吻下止住了啼哭。 龚萱 摄
一名彝族旅客正在小憩。 龚萱 摄
成都客运段担当的5633/34次列车长年穿梭在攀西高原和大凉山区,是成昆线最曲折的一段。从地图上看,300多公里的路程有3个小于90度的转弯,由于在山路上穿行,还有很多地图上看不到的高度落差,最高点海拔超过3000米。这条铁路被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也是国家级贫困县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为了扶贫,5633/34次列车全程票价25.5元,最低票价仅2元钱,60岁以上老人和贫困户还免费。列车近半个世纪风雨无阻接送彝族同胞,20余年坚持票价不变,它被喻为渴望走出大山读书孩子们的校车,彝族同胞赖以生存的赶集车,民族共同发展的连心车、扶贫车、致富车。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首页推荐
- 07-06 “扶贫列车”穿行大凉山,20年票价不涨
- 07-06 大豆产业逐渐走出低谷
- 07-06 北京推广绿色防控技术,7年少用农药近60吨
- 07-06 扶贫办解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之道
- 07-06 农村敬老孝老,关乎道德,也关乎经济
- 07-06 养老与尽孝不是一回事
- 07-06 农村老人如何“老有所养”
- 07-06 中央财政安排187.6亿元实施草原补奖
- 07-06 全球乳制品交易价格指数下滑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