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公布
日前农业部发布了《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报告》。报告表明,我国耕地质量呈现三大特点,土壤结构性问题比较明显,土壤养分含量稳中有升,土壤健康状态总体良好。
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耕地土壤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耕层变浅,板结问题较为突出。全国有65.5%的监测点耕层厚度较浅,其中上海、江苏、广东等省(市)耕层平均厚度低于18厘米,而适宜作物生长的耕层厚度在20厘米以上。有25.9%的监测点土壤容重大于适宜作物生长的标准,土壤孔隙少、孔隙度小,板结现象较为严重。其中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土壤容重较高,土壤板结问题相对突出。
从养分指标看,全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整体提升,中量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含量水平较低,区域性土壤酸化问题日益显现。此外,2016年首次对土壤健康状况进行监测。总体来看,除个别地区镉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绝大部分耕地土壤处于健康状态。
随着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推进和《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出台,与往年相比,2016年监测工作表现出三方面变化。首先是扩大了点位数据,在以往357个国家监测点的基础上扩大到850个,涵盖43个主要耕地土类,年度监测数据增加2万余个。其次是拓展了养分指标。在继续监测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指标的基础上,拓展监测了反映土壤养分持续供应能力的全磷、全钾指标,以及与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的中微量元素指标。三是增加了健康指标。首次监测反映土壤健康状况,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重金属指标,并采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健康状况。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 09-01 《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监测报告》公布
- 08-31 总投资16亿元绿色农业项目落户泗阳
- 08-31 香港与内地青年云南贫困村建桥记
- 08-31 灵丘县借助有机农业论坛“筑巢引凤”
- 08-31 一个人种40亩地,怎么做到的?
- 08-31 “直播农村生活”,走红并非靠运气
- 08-31 农旅结合助力精准扶贫
- 08-31 建设特色小镇,别盲目拆除老旧建筑
- 08-31 西藏“南草北牧”牧草开始调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