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锄禾有机3.0 > 药食同源 > 正文

药食同源—“果中之皇”

锄禾网|来源: | 2018-03-25 | 次阅读

枇杷,“秋萌、冬华、春实、夏熟,备四时之气。”被誉为“果中之皇”。浆汁清香甜美的枇杷不但味道适口,而且营养丰富。

气味

果实:甘、酸、平、无毒。

叶:苦、平、无毒。

主治

果实:止渴下气,利肺气,止吐逆。

药食同源—“果中之皇”

叶:

1、肺热咳嗽。有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分,大黄减半,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樱桃大。饭后和临卧时各含化一丸,很见效。

2、反胃呕哕。用枇杷叶(去毛,炙)、丁香各一两,人参二两。每服三钱,加水一碗、姜三惩煎服。

3、鼻血不止。用枇杷叶去毛,焙、研为末。每服一、二钱,茶送下。一天服二次。

4、酒赤鼻。用楷杷叶、子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一天服三次。

5、痔疮肿痛。用枇杷叶(蜜炙)、乌梅肉(焙),共研为末。先以乌梅汤洗过患处,然后药末敷上。

每百克鲜枇杷含碳水化合物7克,蛋白质0.7克,粗纤维0.8克,钙22毫克,铁0.3毫克,胡萝卜素1.3毫克,磷36毫克,抗坏血酸3毫克。

其胡萝卜素和磷的含量,比荔枝、菠萝、香蕉、柑橘都高。

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已有“枇杷燃柿……”的词句,可见枇杷最晚在汉初已供奉皇帝食用了。

中医认为,枇杷性凉,有润肺、清肺之功。

《本草纲目》曰枇杷“性味甘、酸、平、无毒”,有“止泻下气,利肺气,止吐逆,主上焦热,润五脏”之功效,主治肺痿咳嗽吐血、衄血、燥渴、呕逆等症。

治疗小儿夏日肺热咳嗽、咳痰,或中青年肺结核咳嗽、咯血,可每日生食枇杷数枚,或用枇杷15枚煎汤,早晚分服。

枇杷不仅利肺气,还能“润五脏”,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在冬天多发的疾病,夏天多采取扶正固本治疗,亦即“冬病夏治”。

而枇杷佐核桃则是有效的食疗品,每天坚持食用(按2:1的比例),能够滋肺补肾,提高肺系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将枇杷榨汁,加入叶、核,文火煎熬,去渣留汁,待黏稠后加入冰糖,制成枇杷膏。

把枇杷膏封藏于冰箱,于秋季取出服食,具有清肺、宁咳、润喉之效,治疗秋燥咳嗽,口鼻咽喉干燥,效果尤殊。

药食同源—“果中之皇”

由于本品性凉甘寒,故脾虚便溏、痰湿内盛及胃寒呕哕者不宜多食。患有肺热咳嗽、痰多、咯血、干咳、咽喉肿痛、流鼻血、声音嘶哑者,可适当多吃些枇杷作为食疗辅助治疗。

枇杷叶,性味苦寒,入肺、胃经。其叶含挥发油,主成分为橙花叔醇、金合欢醇,属中药里的止咳平喘类药物,具清肺止咳、和胃降逆的功效。

《本草纲目》说:

“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人饿不咳矣。”

《本草备要》云:

“治热咳、呕逆、口渴。叶湿重一两,干重三钱为气足,拭净毛。治胃病,姜汁炙;治肺病,蜜炙。”传统上它与桑白皮、杏仁、马兜铃配伍可治肺热咳嗽;与鲜芦根、麦冬、天花粉配伍可治呕吐呃逆、口渴等症。

食用

成熟的枇杷味道甜美,营养颇丰,有各种果糖、葡萄糖、钾、磷、铁、钙以及维生素A、B、C等。当中胡萝卜素含量在各水果中为第三位。

中医认为枇杷果实有润肺、止咳、止渴的功效。吃枇杷时要剥皮。除了鲜吃外,亦有以枇杷肉制成糖水罐头,或以枇杷酿酒。枇杷不论是叶、果和核都含有扁桃苷。

药用

枇杷叶亦是中药的一种,以大块枇杷叶晒干入药,有清肺胃热,降气化痰的功用,常有与其他药材制成“川贝枇杷膏”。

但枇杷与其他相关的植物一样,种子及新叶轻微带有毒性,生吃会释放出微量氰化物,但因其味苦,一般不会吃足以致害的分量。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