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网,锄禾,中国锄禾网,锄禾日当午,有机农业生态园,生态农业,农业互联网,农业供给侧改革,现代农业,PPP项目,科技成果

您的位置: 首页 > 种养结合 > 正文

种养双赢粮改饲显成效

锄禾网|来源: | 2018-08-10 | 次阅读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5年农业部选取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十个省区启动粮改饲试点项目,2016年试点范围扩大到整个“镰刀湾”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两年实践表明,粮改饲有力地促进了农牧结合,实现了种养双赢。

    一是调减玉米效果显著。2016年,试点地区落实粮改饲面积677.9万亩。其中,全株青贮玉米613万亩,高粱、苜蓿、燕麦等其他优质饲草料64.9万亩。减少籽粒玉米339万吨,占试点地区玉米产量的7.3%。

    二是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2016年,中央财政投入粮改饲试点资金10.1亿元,通过政策激励、示范引领、服务指导等措施,引导农民种植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与种植传统粮食作物相比,为农民增收23亿元。

    三是提升养殖效益效果显著。在粮改饲政策引导下,优质饲草料使用覆盖面持续扩大。试点地区奶牛饲喂全株青贮玉米后,生鲜乳中乳蛋白、乳脂肪两大营养成分平均值明显提高;肉牛肉羊饲喂青贮玉米后,日增重提高,饲料成本下降,畜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全面提升。

    四是促进产业发展效果显著。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种、收、贮、用”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养殖场流转土地自种、种养一体化经营比例超过30%,种养紧密结合的新型农牧业加快发展。

    2017年,粮改饲面积将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将继续坚持为养而种、以养定种、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的原则,推动粮改饲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为更好地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前不久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的2017年饲料原料暨粮改饲论坛期间,农业部畜牧业司和全国畜牧总站对河北等17省(自治区)的工作经验、典型模式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集中展示。各试点省区粮改饲工作具体进展如何,让我们一睹究竟。

    河北种植结构调整由点向面延伸

    河北省粮改饲工作实现了种养两端“双赢”,种植结构调整由点向面延伸。2016年,全省落实粮改饲项目任务200.5万亩,建设规模化种植万亩示范区23个,千亩示范片276个。试点县落实粮改饲任务102.5万亩,为种植户节本增收约4.8亿元,为养殖企业(场)增收6亿多元,实现种养两端双增收。

    细化项目管理,发展规模种植。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做到“受益对象明确、贮存地点清晰、收贮数量准确、款物台账详细”。鼓励集中种植,提高机械化水平,根据县域特点发展万亩示范区和千亩示范片。

    合理分配资金,区分存量增量。依任务,定资金,明确资金使用环节。在收贮补贴环节区分存量与增量,对增量部分适当提高补贴额度,同时实行封顶政策,鼓励养殖场提高全株青贮玉米的饲喂比例,防止垒大户。

    加大培训力度,拓宽宣传渠道。举办河北省首届“粮改饲”促进草牧业发展峰会。在电视台播出《粮改饲全株玉米青贮生产现场会》,相关报刊刊登《卖青贮玉米省事儿又增收——河北省粮改饲见闻》,为粮改饲政策落实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运用新技术,实现新突破。签订种植及粪污消纳协议,使秸秆过腹还田,构建生态循环发展新业态。在坝上地区推广早春地膜覆盖玉米播种技术,延长生育期,减少水分蒸发,实现玉米坝上结实。

    辽宁针对性开展项目试点

    2015年以来,农业部粮改饲试点工作先后在辽宁法库、康平、西丰、沈北新区、义县、阜蒙、彰武、建平等8县(区)实施。围绕发挥企业主导作用、推行种养结合、实现一体化发展、最大限度提高综合效益这一关键,着重选择牛羊数量多、规模比重大、养殖企业意愿强的县和奶牛场实施粮改饲试点项目,有效带动周边农户调整种植结构、调动种植全株青贮玉米积极性,为奶牛持续健康发展和体质增效提供了优质充足的饲草保障,极大促进了现代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

    辉山乳业集团是辽宁省青贮生产和利用的龙头企业,拥有近40万亩苜蓿及青贮玉米饲料种植基地,约20万头奶牛,81座自营牧场及6座乳品生产加工基地。2016年,生产苜蓿干草5万吨,青贮饲料109万吨,全部用于自营奶牛场使用,为企业奶牛养殖和乳产品质量提供优质的饲料保障。

    2016年,8个试点县(区)累计种植全株青贮玉米、优质饲草料作物49.6万亩,收贮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149.6万吨,分别完成下达任务指标的103%和104%。全省规模化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53万亩,优质牧草累计种植面积26万亩,分别较上年提高6%和13%,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种养业综合效益。辽宁省粮改饲试点工作得到农业部的充分肯定,并在2016年“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暨粮豆轮作粮改饲推进工作”视频会上做了典型发言。

    河南强抓“种管收贮用”

    河南省以粮改饲试点为带动,以推广全株玉米青贮为重点,以发展规模养殖为载体,以提高种养效益为目标,抓好“种、管、收、贮、用”等关键环节,大力实施“以养定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草企结合”发展战略,示范带动走出一条具有河南特色的循环发展、生态发展、绿色发展、链式发展的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

    搞好技术服务。省市县根据各级责任和粮改饲实施任务,联合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组织成立粮改饲技术服务专家团,分片包干深入各个粮改饲试点县及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全覆盖式技术咨询、培训和现场指导。组织编写《青贮玉米种植与利用技术手册》,确保粮改饲改得准、种得优、管得行、收得快、贮得多、用得好。

    示范推广典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宣传典型,重点推广了邓州市对符合条件的青贮运输车辆发放《邓州市粮改饲试点项目青贮运输车通行证》,新野县建立了青贮技术服务微信群,祥符区积极与银行对接帮助养殖场解决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泌阳县开展订单服务和中介组织服务模式等典型,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培育饲草加工企业。引导各地培育专业化、商品化饲草料收贮加工企业。目前,全省发展了一批以泌阳恒兴和巩义国富为代表的规模饲草料收贮加工企业共32家。

    新疆农企联结推动订单种植

    2016年,新疆择优确定了7个县(市)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一年来,在项目带动下,试点县(市)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牧草总面积达47万余亩,购置TMR机和饲草收贮加工等机械设备104台(套),新建青贮窖14.5万立方米,新建饲草料库、加工厂11个1.4万平方米。

    加强领导,高位推动粮改饲。为确保项目快速推进,区、地、县各级成立相应组织机构,逐级传导压力,层层抓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全区试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改革,对种植全株青贮玉米、苜蓿每亩补助100元,全面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

    创新机制,多种形式推动土地流转。在试点县建立以承包农户为流转主体,以企业、合作社为规模经营主体,以转包、出租为主要流转形式,以政府管理和服务为重要保障的多元化、多形式的土地流转机制。7个试点县(市)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面积达到18.96万亩,占项目实施面积的40%。

    把握关键,广泛调动社会参与。加大对大型机械购置补贴力度,在农机购置补助30%基础上,按照30%进行再补贴。项目区机械作业水平明显提升,机械化服务辐射带动面积达到115万余亩。通过“企业+农户”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企农利益联结机制,饲草订单种植面积大幅增加,达到1.6万多亩。

    内蒙古草食畜牧业大区地位得巩固

    粮改饲试点开展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需求导向,以“为养而种、为牧而种、过腹转化”为改革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农牧结合双重优势,积极推动种养关系优化调整,着力构建种养循环、粮草兼顾、种养一体的新型农牧业生产结构。以整县推进方式在玉米主产区和农牧交错带选择牛羊养殖大县,开展生产结构调整试点。通过实施青贮玉米收贮补贴,鼓励青贮玉米饲料生产,引导培育“养殖企业+种植大户、“养殖企业+种植合作社”和“养殖企业+自有种植基地”等形式多样的种养结合模式,有效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草食畜牧业节本增效,实现了种养“双赢”。

    全区累计落实国家项目补贴资金1.8亿元,覆盖粮食主产旗县数量达到14个,2016年完成粮改饲任务146.6万亩,补贴收购全株青贮玉米294.6万吨,带动全区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发展到1300万亩,有效保障了优质饲草料的供给,为草食畜牧业稳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16年全区羊存栏保持在1亿只以上,牛存栏达到1151万头,全年羊肉牛肉、牛奶产量分别达到99万吨、56.1万吨和734.1万吨,草食畜牧业大区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山东青贮玉米也能喂猪

    2016年,山东省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00多万亩,1000亩以上规模化苜蓿种植面积8.6万亩。全省全株玉米青贮量750万吨,苜蓿干草9万吨。草产品生产企业30家,商品草产量34万吨。

    全株青贮玉米种植户每亩增收250元~300元;黄河三角洲地区中低产田种植苜蓿,亩净收入500元以上,较传统粮食生产增加200元以上。全省平均奶产量提高到6.5吨,饲喂全株青贮玉米,肉牛和肉羊日增重分别提高8.3%和3.3%,肉牛每公斤增重降低饲料成本3%,肉羊头均养殖效益提高13%。2016年全省投入1.3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为种植户、养殖企业增收10亿元以上。

    筛选构建了适合山东作物种植制度的饲料作物种植模式和粮经饲三元结构,探索建立为养而种、以养定种的种养结合模式,创新了饲料作物生产加工利用的组织模式。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春耕时节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题进行报道;相关报刊以《山东推进粮改饲,为养而种、以养定种》为题进行了报道。

    开展了优质饲草品种试种试验,建立了8个省级展示基地和4个品种区试点。组装集成并推广多套全株青贮玉米制作与牛羊饲喂关键技术。山东五征集团研发的自走式青饲料收获机获山东省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银奖。组织开展的全株青绿玉米发酵饲喂三元杂交猪技术研究,得到全国畜牧总站领导的高度评价,认为其颠覆了人们对全株玉米只能青贮饲喂牛羊的理念。

    全省粮改饲项目扶贫投入2774万元,帮扶2157个贫困户,实现了产业脱贫目标。

    黑龙江粮改饲农户增收5.5亿元

    2016年,黑龙江安排国家粮改饲试点资金1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62亿元,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以青贮饲草料生产和苜蓿种植为主要内容的粮改饲扶持政策,共扶持生产青贮饲草料400万吨,利用耕地种植苜蓿2.4万亩,折算粮改饲总面积近140万亩。全省百头以上规模奶牛养殖场和专业收贮企业青贮饲草料生产实现了应补尽补。

    2016年,黑龙江规模奶牛场青贮收贮量达到350万吨,占收贮总量88.2%。牧场通过土地流转或订单种植等方式,有效带动了饲草料作物的种植。同时,该省粮改饲巨大的资源优势也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2016年,在已建成182个单体存栏1200头奶牛场基础上,在饲草料作物种植优势地区新建30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146个、300头以上规模肉牛场210个。

    2016年,与种植籽粒玉米相比,种植全株青贮玉米每亩可多收入400元左右,全省因实施粮改饲农户增收近5.5亿元。因籽粒玉米价格下跌,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价格也同比下降17%,每头奶牛饲喂日成本下降约1.5元,年降幅达460元左右。同时,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供给充足,也促进了奶牛增产,全省奶牛平均产奶量同比增加5%,奶牛生产能力和养殖效益得到明显提升。

    陕西部门联动创新方法

    陕西省年均玉米种植面积约1750万亩,其中专用青贮玉米约70万亩,产量300万吨以上。2016年全省牛存栏148万头,羊存栏678万只,泾阳等7个粮改饲项目县(区)完成青贮饲草料95.9万吨,完成计划任务的106.6%。

    试验示范提效益。泾阳县试验青贮玉米一年两种取得成功,春季地膜种植,夏季直播,平均亩产8吨以上,省奶牛中心开展小麦青贮,平均亩产鲜草两吨以上。

    部门联动强服务。项目县(区)均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的粮改饲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项目县(区)农业、畜牧、电力、交通、农机、金融等部门积极配合,全方位做好技术服务和金融支持,陇县、泾阳县收贮期间协调金融部门优先安排青贮贷款超8000万元。

    创新方法强管理。推行资金、任务、责任三到县,由县(区)政府全面负责项目建设,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进行评比奖惩。泾阳县成立了农机合作社,全县青贮玉米机械收割比例达90%以上。临潼区加强痕迹管理,明确“一项任务”(收贮),建立“两个协议”(收贮和种植),提供“六张照片”(法人、养殖场,以及青贮玉米种、管、收、贮照片),健全档案资料。

    吉林肉牛降本奶牛增效

    吉林是农业大省,玉米、苜蓿等饲草资源丰富,草饲畜牧业发展优势明显。2015年以来,始终本着“以养促改、种养双赢”的原则,先后选择长春市九台区等13个县(区)为粮改饲试点县,重点打造白城等4个粮改饲优势区域,采取“一分解两落实,集中连片上图”等方式,大力发展“养殖企业+种植大户”、“养殖企业+种植合作社”和“养殖企业+自有种植基地”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粮改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打造粮改饲优势区。围绕奶牛优势区,肉牛和肉羊集中区,依托大中型养殖企业、生产加工企业和合作社,重点建设了白城奶牛、松原肉牛肉羊、九台奶牛肉牛及中部肉牛粮改饲示范区,引领和推进粮改饲工作。

    推广多种种养结合模式:一是土地流转模式。养殖企业通过从农民手里流转土地的方式,保证了稳定的饲草料来源。镇赉瑞信达原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共流转土地3.66万亩,收贮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16.66万吨。二是订单种植模式。养殖企业与种植合作社或农户签订饲草料作物种植和收购合同,以合同的方式保障饲草料来源。三是饲草料专业化种植模式。企业以订单、合作社或土地流转模式种植饲草料作物,产品销售给牛羊养殖企业。

    提高饲草料种植面积及收贮数量。2016年试点县共种植饲草料作物面积50万亩,比2015年的10.3万亩增加了385%。收贮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150万吨,比2015年的37.9万吨增加了

    295%。

    增加养殖效益。据测算,与传统饲喂方式相比,饲喂全株青贮玉米,每年一头肉牛的饲料成本降低900元,奶牛因产奶量提高、发病率降低而增加效益2000元左右。

    宁夏一年两茬增效益

    2015年以来,农业部在宁夏贺兰县、吴忠市利通区、中卫市沙坡头区、青铜峡市和中宁县5个县(区)开展了粮改饲试点工作。两年来,5个试点县(区)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76.53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91%;加工全株玉米青贮和苜蓿青贮209.9万吨。

    加快了种养结合。2016年,共有166个养殖企业(合作社)签订了收购订单,占计划补助养殖场总数的76.2%,流转土地面积已占到收贮总面积的22.4%。增加了种养业收入。销售全株青贮玉米种植户每亩收入1593元,比种植籽粒玉米收入增加393元。按粮改饲试点76.53万亩计算,促进农民增收约3亿元;肉牛和肉羊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0.383千克和0.05千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提高了机械化水平。采用大型机械设备开展全株青贮玉米收割的规模养殖场(户)达到213个,占养殖场总数的97.9%,收获面积达到36.2万亩,占总面积的95.5%。

    提高了全株玉米青贮利用率和品质。试点县(区)奶牛场全株玉米青贮普及率达100%,肉牛、肉羊场全株玉米青贮利用率显著增加。

    推广应用了一年两茬种植模式。探索推广“黑麦草-青贮玉米一年两茬”种植模式,每亩纯收益达到1320元,较单一种植青贮玉米增收420元。

    甘肃产出投入比高经济效益显著

    甘肃省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粮改饲试点工作落实作为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进产业融合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2016年在全省7个县(区)164个实施主体开展试点,落实粮改饲任务33.8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12.7%。

    精心组织,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择优选择实施主体,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监管,按照“贮存地点清楚、收贮数量准确、款物台账详细”的原则,进行考核验收,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种养结合,突出一体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饲草收贮企业、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采取流转土地、订单种植和合同收购等形式,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把种植、收获、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接起来,推动建立了种养加一体化经营模式。

    政策配套,强化引导与扶持。省级每年整合3亿多元资金支持50个牛羊产业大县和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

    经测算,粮改饲项目实施后,籽粒玉米改种全株青贮玉米,每亩地饲草料干物质产量增加50%以上,亩均增收700元;同时,饲草料质量的改善也增加了养殖环节的收益,每个试点县平均增收4000万元左右,是项目投入的三到五倍,经济效益显著。粮改饲已成为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山西四种模式为粮改饲开路

    粮改饲试点启动两年来,山西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齐心协力抓实施,粮改饲试点工作稳步发展。

    一是种植业结构得到优化。粮经饲结构比例由2014年的77:19:4调整为2016年的60:19:21,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74万亩;二是畜牧业收入稳定提高。项目区畜牧业总收入达到48亿元,农民牧业纯收入达到1600元,比2014年提高16%;三是草食畜提质增效明显。牛羊饲料供给结构由“谷物饲喂”向“优质饲草”转变,规模养殖场的鲜奶日产量平均达到30多公斤,6月龄出栏肉羊胴体增重2.5公斤;四是畜牧产业链日趋完善。形成了年加工100万吨鲜奶、600万只羊、600万张羊皮、100万副肠衣、20万吨有机肥、280万吨粪肥还田的种养循环体系。

    取得上述阶段性成绩源于“四个坚持”和“四种模式”。

    四个坚持:一是坚持种植业结构调整。二是坚持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坚持与脱贫增收相结合。四是坚持项目实施模式创新。

    四种模式:一是草畜一体模式。该模式鼓励规模养殖场和种草企业采用土地流转等方式,集中连片种植优质牧草,实现产业间的相互促进。二是产业联盟模式。该模式将几个养殖企业与分散农牧集中组织起来,形成产业联盟,既解决了养殖企业饲草不足的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草业中介模式。该模式通过服务中介组织农民按龙头企业需求种植饲草,既实现了农户调产,又满足了养殖企业的需求。四是龙头企业模式。该模式通过统管统收高效管理,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户共赢。

    广西传统种植观念发生转变

    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部关于“镰刀湾”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农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广西开展了粮改饲试点工作,取得新突破。

    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广西全区累计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2.47万亩,其中兴宾区1.35万亩,武宣县1.12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23.5%。收贮青贮饲草料总量6.56万吨,其中兴宾区3.61万吨,武宣县2.95万吨,完成计划任务的109.3%。

    粮经饲种植结构协调发展。通过实施粮改饲试点,人们传统种植观念发生了明显转变,粮改饲逐步深入人心,籽粒玉米改种全株青贮玉米或优质饲草等种植模式得到大力推广,促进了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以养带种,助农增收。以规模养殖场(户)为龙头,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青贮饲草料种植模式,打造利益联结共同体。与种植传统籽粒玉米比较,农民种植全株青贮玉米每亩增收280元~335元,农民收入提高41.2%~49.4%;饲喂全株青贮玉米后,肉牛肉羊饲养成本平均降低5.5%~8.1%。

    云南龙头企业受益种植户增收

    自2016年被农业部列为粮改饲试点以来,云南省选择草食畜存栏量大、玉米种植面积广等优势区域开展试点,在曲靖市沾益区、红河州个旧市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2016年,全省共完成粮改饲面积8万亩,优质饲草料收贮29.55万吨。

    根据各地草食畜牧业发展现状、土地条件和气候特征,云南省在交通便利、牛羊养殖场(区)周边5公里范围内,连片种植青贮玉米示范样板,选择基础好的种养户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构建了以点带片、以片促面、整体推进的发展格局。同时,整合粮改饲试点和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转变生产方式等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两个试点县(区)现有青贮窖17.6万立方米。

    在试点工作中,云南省把粮改饲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措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养殖大户+农户”等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养殖大户与贫困户建立青贮玉米种收贮一体化利益共享机制。依托当地养殖企业种植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作物,既为养殖企业提供了大批优质饲草来源,培育了一批实力强、信誉好、前景广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同时也带动了种植户增收。试点范围内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销售青贮玉米户均收入达5000余元,增收2660元。

    青海美了牛羊绿了山坡

    2016年,青海省湟源、互助、门源3个试点县种植饲草总面积达到52.6万亩以上,每县种植饲草集中连片面积都在8万亩以上,青贮饲草47.67万吨。通过试点,种养结合、草畜联动为主的循环畜牧业绿色发展模式基本确定。

    燕麦青贮饲草适口性好,日增重明显。藏羊日增重比常规饲喂提高0.05公斤,一个育肥期多增重3公斤,每增重1公斤可节约饲料成本0.19元,一只羊可减少生产成本0.57元。按市场羊肉价格每公斤49元,每只羊可多收入82.8元。每头牦牛每天可节约饲料1.6公斤,一个育肥期头均可节约饲料成本487元。

    以互助县为例,2016年末牛存栏量比2014年增加0.08万头,出栏增加0.32万头。每头牛按纯收入1100元计,增加纯收入352万元。2016年粮改饲增加饲草产量9250万公斤,以每公斤鲜草0.4元计,增加收入3700万元。

    通过实施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改变了传统的种养结构,增加了饲草总产量,建立了以草养畜、种养结合、粪便资源化利用的“草-畜-肥-草”循环畜牧业链条。牛羊粪便还田用于青贮饲草料种植,减少化肥用量20%以上。与种植小麦、油菜每亩用化肥10公斤相比,通过施用有机肥,每亩耕地可减少化肥使用量5公斤。

    安徽种养两端双增收

    2016年,农业部首次将安徽省列入粮改饲项目试点省,固镇县、颍上县和埇桥区3个试点县(区)实施粮改饲任务11.7万亩。

    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徽省坚持三个结合,试点取得实效。一是坚持品质提升和培训服务相结合。省农委举办了全省粮改饲试点暨全株玉米青贮技术现场会,交流了全株青贮玉米播期和田间管理等关键技术,培训了全株玉米青贮应用技术。各试点县也举办了相关培训活动。二是坚持规模场自身青贮和专业化公司青贮相结合。安徽既鼓励大型牛羊养殖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青贮,走一体化青贮的道路,也兼顾具有稳定青贮饲草料订单合同的专业收贮企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专业机械设备、人才、技术和管理优势,走专业化青贮的路子。三是坚持政策引导和企业投入相结合。政府积极引导,同时注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突出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设青贮窖、购置青贮设备,确保全株青贮玉米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粮改饲项目,实现了种养两端双增收。种植户由种一季玉米加一季小麦现改种两茬玉米,每亩地多收入300元左右;养殖户通过饲喂全株青贮玉米,每头肉牛可降低饲料成本1000元以上。

    贵州奶企创新模式赢发展

    作为2016年全国粮改饲试点省份之一,贵州省为了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贵州省2016年粮改饲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以支持奶业发展为重点,将项目安排在贵阳三联乳业有限公司、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实施。

    通过试点,探索出符合贵州实际、助农增收有益经验和模式:一是“企业+收贮机构+农户”模式。贵州好一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集中流转3000亩耕地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基础上,组织成立了专业收贮机构,提供全省跨区域专业化种管收贮服务,实现龙头企业、收贮机构、农户三方共赢。二是“企业+村委会+农户”模式。贵州三联乳业有限公司通过与当地村委会签订收贮协议,村委会与农户签订收贮协议,由村委会统一收贮后再运送到企业,中间减少了企业与小户的接触,同时对于有效开发利用闲置耕地,促进农民增收脱贫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通过努力,2016年贵州省粮改饲工作累计完成全株青贮玉米种植2.72万亩,制作全株玉米青贮7.37万吨,支付补助资金4890.6万元,带动农户增收3585万元,为推动全省农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探索出有益经验。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