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观察 > 图说三农 > 正文

即墨区灵山镇变身“花乡药谷” 农民增收产业兴旺

锄禾网|来源: | 2019-09-09 | 次阅读

本网讯(记者 郝凌峰)近年以来,青岛市即墨区依托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数千亩的玫瑰园,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打造中国“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目前已初步建成一处多肉植物园和农耕文化体验乡村,成千上万的村民从传统农业中转入新型产业,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强村富民的良好态势,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根基、打造了样板、积蓄了力量。

坚持组织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以“党建花开、锋领灵山”党建品牌为牵引,将全镇42个行政村划分为五个社区党委,镇党委下派30余名干部作为社区党委专职工作人员,建立了150人的后备干部队伍,明确了社区党委强化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加强村务管理、提供便民服务和深化社会治理5项工作职能,镇党委下放了19项审批事项,为每个社区党委配备了60万发展资金,并将农村低保办理、宅基地审批、保险办理等17大类119项便民服务事项下沉至社区党委,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灵山镇以党组织为纽带将修正药业等龙头企业和镇域内农业“散户”凝聚在一起,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从零星的花卉种植起步,逐渐培育起玫瑰小镇、多肉植物和大规模花卉中药种植基地,关联作物、项目和产业聚集,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已经渐成规模,规划建设了青岛灵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多肉科技植物园、玫瑰小镇等16个紧密连接、联动发展的农业现代产业园区。主要依托修正药业、玫瑰小镇、灵山风景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等龙头项目,重点建设以大健康为主题,以花海旅游、中药文化体验旅游、田园运动、生态休闲农业、养生养老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 

 
多肉植物园。

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双创服务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坚实支撑。灵山镇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农业镇如果不在土地流转、社区改造方面实现突破,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就很难,也走不出乡村振兴新路子,树立新样板。为此,以龙头项目为带动,破解土地经营、人才、配套等发展瓶颈,实现发展模式创新。 

灵山镇从零星的花卉种植起步,逐渐培育起玫瑰小镇、多肉植物和大规模花卉中药种植基地,关联作物、项目和产业聚集,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已经渐成规模,规划建设了青岛灵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多肉科技植物园、攻瑰小镇等16个紧密连接、联动发展的农业现代产业园区,形成了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条。其中,花卉产业依托玫瑰小镇项目,在发展攻瑰种植、苗木培育和攻瑰产品加工的基础上,成为江北最大的玫瑰苗木供应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吸引多肉科技植物园、香草园、百合园、牡丹园等花卉种植项目相继落户,建设3万平方米多肉种植温室,种植50万株芍药和5万株观赏性牡丹,建成300亩薰衣草浪漫花海和20亩香草深加工场所,打造国内首个一二三产融合芳香主题田园综合体;新引进一期占地2000亩的食用百合产业园目,拓展20余种百合制种、育苗、提取、加工等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引进修正药业、科伦生物医药等龙头项目,并与扬子江药业共建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目前已带动周边6个村庄完成中药材种植6000亩,新建占地10亩的中药仓储物流基地,进行中药初加工,形成了三产融合、紧密连接、联动发展的全生产链条;依托专业合作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产业工人,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陆续开发中药领城新产品,并依托修正等龙头企业,打造中医药种植联合体,形成“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休闲旅游产业整体开发全域资源,邀请了清华大学文产规划设计研究院,做高端旅游规划,规划将各园区串联起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花乡药谷大景区、园区小景区的布局,计划在新社区建设一级游客服务中心,利用新社区网点房,发展旅游配套产业;目前已引进果香天下采摘园、红豆杉种植园等农旅项目,带动周边的西姜戈庄、索戈庄、小稻池等5个村庄建起莲花甜柿、草莓、珍珠油杏和车厘子等特色小园区,吸引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赏农家景,灵山镇被评为山东省旅游强镇、青岛全域旅游示范镇。 

同时,为进一步孵化培育创新型、科技型企业,聚集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等创新创业要素,推进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灵山镇规划创建了现代农业“双创”示范基地,作为农业智慧创业谷,建设集人才中心、创新中心、发展中心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创新融合发展中心,主要负责项目引进、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育等工作。目前已与青岛农湾孵化器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花乡药谷”农创中心,并与青岛农大双创学院等确立了合作关系。 

 
田小磨石磨加工磨坊。

建设生态宜居家园,实现强村富民 

“花乡药谷”田园综合体规划涉及即墨灵山镇五大村落:河南村、河北村、卫东村、姜戈庄村和岚前岭村。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成方连片实施合村并居,建设新型社区,推进产居融合。 

从今年3月开始,利用50多天时间,启动镇驻地周边上河北、卫东、河南一村等7个村庄、1440户居民、1660余处住宅房屋的新型社区建设,7个村庄土地流转率达到100%,流转土地1.2万亩。围绕解决建设资金和村民回迁资金间题,灵山镇与国有企业丁字湾科技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以安置区之外的土地开发收益实现自我平衡。安置区房屋将建设4-7层电梯楼房,实行统一装修,村民拎包入住,并配套建设滨河公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站、乡村记忆馆、颐养中心等服务设施。整合运用拆迁建设后的土地资源,可以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争取新的发展空间。 

 
岚前岭美丽乡村。

灵山镇打破村庄密集原有模式,推进产居融合新型社区建设,努力实现四个提升:一是治理体系的提升。在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灵山镇将同步推进村庄合并,成立新村党总支、村委会和经济组织,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组建物业管理、志愿服务、文体艺术等组织,创建社区网格工作中心,配套建立社区事务咨询委员会、矛盾调解委员会,构建起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体系。二是人居环境的提升。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交通、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步到位,使群众通过撤村并居,过上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目标。三是集体经济的提升。村庄通过土地流转增收,盘活沟塘边角地和原道路土地,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吸引重量级企业携带资本入驻,直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股份改造经营增收,村庄拆迁合并后,成立新村经济合作社,集体经济通过股份制改造、市场化运作保值增值;固定资产稳定增收,通过建设产居融合新型社区,每个村庄将获得村庄建成面积7%的网点房和集体资产用房(2000-5000平方米),预计年均增收30万元以上,能够有效解决农业村庄集体经济薄弱问题。注重品牌管理,推动村庄与产业深度融合,指导辖区多个村庄分别创建大地欢歌、灵山韭菜、东黄腊条等特色农产品品牌10余个,其中,岚前岭村打造“悠然灵山、乐在岚前”品牌,成立村级公司,创建村企合一新模式,将传统黑小麦种植优势扩大,创建田小磨品牌,建立了田小磨石磨加工磨坊,开发农事体验项目,并回收村庄闲置房屋,围绕镇域规划打造特色民宿,村庄实现增收40余万元,被评为青岛市级美丽乡村。四是居民收入的提升。持股分红增收,将村庄合作社全部股份量化到每个村民手中,村民变为股民,长久持股分红;土地租赁增收,农民流转承包地发展现代农业,每年人均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2000余元;社区服务增收,新社区的电商、集贸、餐饮、家政等三产服务将就近吸纳一批劳动力,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企业务工增收,依托聚集的现代化农业产业项目,为社区群众提供专业化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就近进入企业打工,每月人均可增收3000余元,实现产业在镇村、就业在家门、农民即产业工人的转变。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