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3.0 > 新农人 > 正文

力推集约发展 做强区域品牌

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

锄禾网|来源: | 2020-05-26 | 次阅读

  魏达志教授

  “因为深中通道的建设,近年来,我对中山的发展关注得更多。”5月21日,广东省政府参事、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与中山土地面积相当,分处珠江口东西两岸,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尤其是随着深中通道的建设,两地的往来将更加密切,在经济、人文、生活等方面将互相渗透。

  中山目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既有中山的个性,更具有改革开放40多年来珠三角城市发展的共性。在新一轮的发展过程中,中山要重新审视自己,找准定位。向内,依托自身的传统优势,比如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现有产业的优势、地理位置的优势等;向外,以深中通道建设为契机,借助“一河两岸”的优势,以深圳为支撑点,借力科创力量,内外发力,谋篇布局,拟好城市发展这篇文章。

  ■向“深圳创新力量”借力

  ◎记者:结合中山今年一季度经济发展等情况,请您分析中山经济发展存在哪些优势和短板,深圳有哪些地方值得中山借鉴?

  ●魏达志:因为地缘,我与中山的交流近年来有所增多,在2014年举行的“深中协同发展论坛”上,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后来还参加了2018年在深圳市召开的中山市营商环境推介会。

  今年一季度,全国都受到疫情影响,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各项指标不具有代表性。从近两年来看,中山经济发展放缓,主要是后劲乏力、创新不足。创新,要有土壤,要有氛围,还要有创新的人才,有些创新力量可以从自身挖掘,有些创新力量则需要借力,虽然各个城市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同,但有相当部分是交叉的。

  深圳作为我国一线城市中最年轻且最具活力的城市,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创新最深沉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深圳的“六个90%”,包括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预示着全新的创新动力最有可能使深圳成为具备核心引擎功能的全球性中心城市。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将继续保持“六个90%”的创新方式与创新源头,一方面通过激励制度加强企业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大研发投入的强度,并创造企业既从事技术开发又从事科技发现、技术发明的全新创新模式;另一方面,实现迅速补充城市知识创新体系的缺陷与不足,加速形成高规格的知识创新支撑体系,在强化技术创新体系与知识创新体系进一步结合的同时,加快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关联效应并实现大科学的大布局。以光明科学城为例,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学、综合粒子设施、精准医学成像、材料基因组等六大科学布局即将全面落地,其他重要的高校与科学平台亦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以实现未来持续长远的战略性发展,弥补深圳在科学发现方面的短板与缺陷。

  我之所以把深圳的创新要素摆出来,就因为其具有可借鉴性。向“深圳创新力量”借力,并非一定要把创新人才吸引到中山,工作地点在深圳的创新人才同样可以为中山企业所用。作为国内通信天线龙头企业,通宇通讯2018年1月在深圳市成立全资子公司——深圳元圣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山总部重要的研发支撑,元圣科技成立两年来借助深圳的优秀人才和技术平台,聚焦射频无源器件的开发和销售,所研发的多个项目均具有行业领先水平。

  ■形成科学配置全球资源的开放格局

  ◎记者:深圳是经济特区,中山也是最早开放的城市之一,如何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吸引全球高端要素聚集?

  ●魏达志:构建开放新格局,深圳以大湾区发展规划建设为契机,争取推动深圳更多项目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专项实施方案,推进深港澳在经贸、金融、教育、科技、人才等各领域更紧密合作,对标国际化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发展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经济,如果开放型经济首先在深圳形成气候,将对中山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发展与增强核心引擎功能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中山要聚集高端要素、吸引深圳科技创新要素,首先要有新的战略性定位,并在相关行业、产业树立标杆。我国改革开放经过四十年,现在的招商引资不再是单纯地引进资本,更多是引进人才、要素和高端项目,中山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新的交通优势,相信能吸引不少高端要素聚集。

  ■强化集约配置稀缺资源的虹吸效应

  ◎记者:深圳与中山两地土地面积相当,目前中山面临土地紧缺的问题,该如何进一步提升土地产出?

  ●魏达志: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深圳创造的又一个好模式是“集约发展模式”。深圳的土地面积1996.85平方公里,仅仅是上海的30%、广州的26%、北京的12%,而且还有一半属于生态保护和绿化用地,在这种背景下,深圳在2016年每平方公里产出为9.7亿元, 是上海同年的2.24倍、广州的3.68倍、北京的6.42倍。深圳这种集约发展的模式创造,将不仅仅是中国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而且将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史的奇迹,将成为证明中国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家走向未来正确道路的典型范例。

  中山的土地面积和深圳非常接近,从这一点来看,中山的土地产出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从中山的经济发展来看,中山传统产业过去很长时间处于“野蛮生长”状态,缺乏超前规划,如今不仅产业发展面临瓶颈,土地也面临紧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整合土地资源,做好产业规划,依托灯饰、红木、办公家具、小家电等一镇一品的优势,以龙头企业带动,做强区域品牌。

  ■优化高质成长全球领先的产业结构

  ◎记者:2020年中山投资经贸交流会签约项目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类项目为主,引进了一大批重点制造业项目、科创平台建设类项目和高端服务业项目,均聚焦高端要素,您如何看待中山在高端产业的发展情况?

  ●魏达志:不论传统产业还是高端的新兴产业,要形成产业规模,一定要有龙头示范效应,格力对珠海经济的带动作用、美的对顺德经济的带动作用,以及华为对深圳发展的贡献都是如此。中山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等,方向明确,大有可为,但要加快推进速度。对比深圳的高端产业结构,中山或许能找出一些有启发的答案。

  深圳四十年来形成了“高端产业结构”,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金融业和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拥有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已经成为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最大、集聚性最强的城市;深圳拥有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五大高成长的未来产业;深圳还拥有十类左右的文化创意产业;加上机械、服装、家具、钟表、黄金珠宝等若干优势传统产业,使得深圳已经形成了在全国大中城市里最具高端引领、快速发展、持续发展、滚动发展的“最优产业结构”,并在具有优化产业结构的前提下,形成“结构优于规模”的竞争性优势。

  ■改革史就是“敢闯”史

  ◎记者:在过去的发展中,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成就了中山“四小虎”的美誉,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在各方面的改革都处于全国前列,对此,你如何看待两座城市的相似之处?

  ●魏达志:我认为,中山过去的发展,很好地发扬了孙中山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涌现了一批创业人物和知名品牌,如今,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要重拾这种精神,敢于破旧立新,敢于真刀实枪,敢于冲破牢笼。

  深圳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敢闯”史,闯了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的“禁区”,闯了前人未曾涉足的“盲区”,闯了矛盾错综复杂的“难区”。深圳改革开放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探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突破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并初步形成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