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绿色融投 > 跨界农业 > 正文

重磅!茅台官宣进军农业种业,中国种业迎来全新机遇!

锄禾网|来源: | 2022-05-14 | 次阅读

种业处于农业种植的最前端,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其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种子的研发、培育及采摘;中游为各类种子产品;下游则为种植行业、畜牧业、林业等领域。谁抓住种业,就抓住了“命脉”。近日,贵州茅台官微发布消息称,茅台集团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当日在仁怀市坛厂街道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茅台集团正式全面进入种业市场,布局酿酒原料种子业务。

头部酒企茅台为何下决心跨界农业?

3月19日,茅台集团红缨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仁怀市坛厂街道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茅台集团正式全面进入种业市场。

茅台集团总经理李静仁李静仁指出,发展以高粱、小麦种业为主的农业科技产业,是茅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储备战略资源、保障茅台酒品质源头的内在需要,对于茅台乃至地方酒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于贵州酱香型白酒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大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全省唯一集育、繁、推、研一体化的酒用高粱种子生产企业,茅台红缨子公司要始终牢记‘为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育种的神圣使命,下大力气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下深功夫开展高粱、小麦种子核心技术攻关,以专业的团队、过硬的技术抓好种子资源保护和挖掘,深化良种选育,确保‘红缨子’高粱‘根正苗红’,‘中弱筋’小麦色正质优,确保茅台酒永不变味。”李静仁表示,要牢牢把握中央加强民族种业发展,特别是新国发2号文件关于加快现代种业推广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入研究制定高质量的发展规划,持续为酱香型白酒产业赋能。

贵州省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游明进表示,茅台红缨子公司的成立是茅台集团坚持绿色发展,全产业链有效协同优化布局的战略举措,将成为推动新国发2号文件关于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优势,建设全国重要白酒生产基地快速落地的新动力。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易勇表示,成立茅台红缨子公司,进一步打牢原料生产基础,将对茅台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茅台产业链将从酱香白酒向上游原料种子资源拓深延展。

种业发展是国家的命脉

先正达、大北农、登海种业、隆平高科……如今,加上国家头部龙头酒企茅台的参与,中国种业再一次加入了一家实力派选手。而茅台投身种业除了能把原料端的质量自我把控,也能为中国种业的发展做出身为龙头企业的贡献。

虽然我国是种质资源大国,居世界第二,但不是资源强国,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较为滞后,优质性状的新型品种输出速度较低。我国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面临着种质资源保护与鉴定设施不完善、特有种质资源消失风险加剧、优异资源和基因资源发掘较为滞后、种质资源有效交流与共享不够,难以满足品种选育对优异新种质和新基因的需求,难以应对激烈的种业国际竞争,以及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对种业的新要求。

在新的国际政经格局下,种业问题开始被各界重新认知,并成为中国农业打破既有发展模式的突破口,进而带来农业生产链条中“重生产、轻育种”格局的重构。在此过程中,持续数千年种业和农业自我循环也被打破,资本力量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其中,种业公司的资本运作提速明显。在农业参与主体的多元化过程中,各大产业巨头成为典型代表。无论是地产界翘楚万科、碧桂园,还是互联网龙头阿里、百度、美团,抑或是中信集团、中国石化、中国万向等其他产业巨擘,都跨界农业做起“农夫”。

种业安全与粮食安全密不可分,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才能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种子是“农业芯片”,小小的一粒种子包含着许多技术,种业在国家层面竞争越来越激烈。疫情下国家对粮食安全的认识上升到空前的高度,耕地和种业则是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保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也预示着,我国已经把“种业振兴”作为了“一号工程”。因为,只有抓住了种业,才能抓住命脉。

新冠疫情、俄乌战争……

全球粮食安全陷入危机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联合国五大机构联合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全球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年内或将新增1.3亿饥饿人口,并且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安全危机。

目前,国际粮食贸易主动权掌握在少数粮食大国手中,容易出现“少数国家扰动全世界”的局面。疫情增加了粮食供需的不确定性,引发多国采取了出口限制和“屯粮”的保护措施,包括世界第三大稻米出口国越南、全球小麦主要出口国哈萨克斯坦,以及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家。虽然这些限制措施都是临时性的并且大多数已经结束,但对市场不良预期和恐慌情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到2022年为止,受新冠疫情影响,海运价格飞涨,据WTO估计,货物从工厂或农场运送到国境另一边的贸易成本至少上升了25%。食品供应中断以及全球交通运输成本上升大大增加了全球粮食供给风险。去年10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曾发布预警称,如果不立即采取全球行动,世界将面临由气候变化引发的饥饿问题。

此外,受到今年俄乌战争的影响,欧洲、美洲多国食品和粮食涨价幅度巨大,且对粮食出口把控进一步升级。作为世界上两大农产品主要出口国,俄乌冲突持续,给国际粮食市场带来了“飓风”,也让多国人民直面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俄乌冲突爆发前,全球小麦供应已经出现紧张态势。国际谷物理事会(IGC)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22年度末,在全球主要小麦出口地欧盟、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乌克兰、阿根廷、澳大利亚和哈萨克斯坦的小麦期末库存预计为5700万吨,创下九年来的最低点。

当前约有50个国家依赖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以保障本国30%或以上的小麦供应,多数为北非、亚洲和近东区域的最不发达国家或低收入缺粮国。对于这些国家而言,粮食安全形势尤其严峻。许多欧洲和中亚国家超过50%的肥料供应来自俄罗斯,供应短缺可能会延续至明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已经发出警告,2022年将是灾难性的饥饿之年,38个国家的4400万人在饥荒边缘徘徊。

重重阻碍下,我国如何突破种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对种业有种种不利因素的国际形势下,我国要如何突破种业发展,保障国民粮食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

从政府角度来讲,要培育好种子企业这个发展的骨干力量。过去几年,以先正达、隆平高科等为代表的中国种子企业,在国际种业市场上崭露头角,影响力与日俱增。不过,整体上种子企业多而不优、多而不强,我国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分量的种子企业还不够。

现今,我国有近6400家持证种子企业,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有384家,仅占6%,种子企业市场销售额在全球占比仅10%。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必须培育出更多有分量的种子企业。要推进种业龙头企业扶优行动,引导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聚焦重点品种、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培育一批具备集成创新能力、有市场竞争力的种子行业“领头雁”,稳住制育供种基本盘。

从企业角度来讲,要盯好育种前沿求突破这个关键。当前,国际育种已经进入到“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化”的育种“4.0时代”,我国整体还处于“跟跑”阶段。“十三五”期间国家审定通过品种中常规育种占80%,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总体滞后。这使得生物育种创新研发更多停留在实验室科学研究探索层面,重要育种基因挖掘、重点品种储备等方面,与国际前沿差距不断拉大。种业要振兴,龙头企业突破育种前沿技术是关键。

最后,总结一句话:国家重视、社会参与,中国种业才能够突破现有困境,走上蓬勃发展之路。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