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推进“荞麦扶贫”
近日,贵州省在威宁县召开“2017年贵州省荞麦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暨培训会”,来自国内的荞麦专家和荞麦加工企业代表交流荞麦产业开发经验,学习荞麦生产、加工、营销等技术。会议提出了荞麦产业发展措施,旨在推动荞麦产业加快发展,提升贵州荞麦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产区农民群众增收脱贫。
近年来,贵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利用荞麦种质资源丰富、品质突出的优势,大力发展荞麦产业。2016年在毕节、六盘水、遵义、铜仁、黔南、黔西南、贵阳的35个县种植荞麦79.37万亩,产量10.56万吨。依托30家苦荞加工企业和10万吨以上的年加工能力,确保了荞麦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目前,贵州省荞麦产品已注册有“茗荞芗”“马摆大山”“戴永菊”等28个品牌商标,“六盘水苦荞茶”“六盘水苦荞米”“威宁荞麦”等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贵州省农委总农艺师黄俊明认为,贵州荞麦大多分布在贫困山区,具备药食兼用属性和扶贫属性的荞麦产业正迎来发展机遇。贵州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和《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方案(2017-2020)》,均把荞麦产业作为精准扶贫产业和大健康的特色优势产业来抓,提出把贵州建成南方重要的荞麦种植加工基地。到2020年,荞麦种植面积将达100万亩,产量将达15万吨,综合产值预计将超15亿元。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锄禾网官方微信(chuhewang)。

首页推荐
- 08-12 贵州推进“荞麦扶贫”
- 08-12 山沟里的小医院成为震中生命“方舟”
- 08-12 甘肃文县泥石流,敲锣鼓预警,拯救千人
- 08-12 百姓为何都盼着中央环保督察组
- 08-12 济南做强“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 08-12 全国30城全域人口 已超800万
- 08-12 拯救“生病”的土地,需要标本兼治
- 08-12 黑龙江加强田间管理 做好抗灾自救
- 08-12 九寨沟震区游客已全部疏散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