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3.0 > 新农人 > 正文
马查力尔的脱贫梦
锄禾网|来源: | 2019-01-02 | 次阅读
央视网消息:马查力尔,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火灯村,是个地道的彝族小伙,他的家乡火灯村地处大凉山脉,平均海拔2800米,属于高寒山区。落后、封闭,生活在那里的人极端贫困。
然而短短几年的时间,马查力尔从一年挣不到一千元,到现在一年有两三万元的收入,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盖起了新房,有了成群的牛羊。他一直以来的脱贫梦,终于依靠一样东西实现了。
就是它——附子!
附子,又称为附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并且耐寒耐旱,是高海拔地区不可多得的经济作物。
早年间,马查力尔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外出打过工,但由于家有年迈残疾的父亲放心不下,又毅然回到家乡。见识过外面世界的马查力尔,一心想寻求改变,他要改变自己贫困的生活,可该怎么做呢,自己并不清楚。
很快2011年出现了一个机会。
原来从2011年开始,当地政府采用“企业+支部+农户+基地”的模式,充分发挥村支部的作用,凝聚村民,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种植附子,并且企业作为保障,进行保底价回收,来帮助大家增收。
大家都很犹豫,但马查力尔第一个报了名。
尽管过程艰辛,但积极、勤劳,让马查力尔在第二年有了5000元的收入。这在当时一个户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的村子,已经是非常高了。
很快,马查力尔靠种附子挣钱的事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开始盘算起来。心细、好琢磨的他已经在思考另外一个多赚钱的门道了。
附子回收是按个头划分等级的,个头越大,价格也就越高。
该如何提高附子的大小品相呢?
他从专家那知道了农家肥的重要性,还特意在家里留了一间房子专门用来沤肥。
好学、勤劳,让马查力尔成了村子里最会种植附子的人,他也依靠附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土坯房换成了砖瓦房,用上了智能手机,剩下的钱都买了牛羊。
一直顺风顺水的附子,今年却遇到了问题。
由于雨水多、气温低,本该9月下旬长好的附子,到了10月份还没完全长成,并且品相特别不好。而家里一直在等着钱用,女儿的生活费、父亲的药钱,他还打算把房子再修缮一下。
后续附子究竟卖的如何?卖的钱能否够今年的开支?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文榜单
陈学庚:扎根边疆六十载的“农
黄路生:解析家猪遗传“中国基
沈建忠: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
张孟臣:数十载心系大豆的育种
沈其荣:有机肥料产业的“开路
“土地医生”党永富:保护土壤,就
“80后”研究生扶贫队长欧健:村
郑金山:半辈子“懒汉”忙养牛
廷·巴特尔:扎根牧区40余载的草
村书记带头种植桃树,投入近380
村书记带头种植桃树,投入近380
农民通过养林麝卖其分泌物麝香
80后美女种植嘉宝果,年挣百万,看
村民投资600余万元养殖大雁,如
江西一农民自创果子狸新颖养殖
江西一农民自创果子狸新颖养殖
谢腾龙:镇上来了“博士助理”
记“大山里的老愚公”黄大发
王伯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的推动
吴金印:“错过机遇是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