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种养结合 > 正文

精准扶贫中实施团头鲂网箱生态养殖试验示范

锄禾网|来源: | 2019-02-18 | 次阅读

精准扶贫中实施团头鲂网箱生态养殖试验示范

团头鲂俗称武昌鱼、鳊鱼,跟草鱼一样属草食性大宗淡水养殖鱼类,具有抗病性强的优良特性,其肉质细嫩、腴美,脂肪丰富,1964年经移养试验成功后,全国各地均推广养殖,现已成为我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为探索创新高效健康的养殖模式,推动水域生态健康养鱼的综合开发利用,带动贫困村发展生态养鱼脱贫致富,提高贫困村农民养鱼收入,

2016~201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农业、科技部门在仙湖镇四育村进行了团头鲂网箱生态养殖试验示范。经过两年的实施,达到了预期的试验示范效果。

1 示范贫困村基本情况

仙湖镇四育村地处武鸣区中北部,属自治区级贫困村,全村有18个生产队、2 465口人,其中贫困户44户,贫困人口143人,全村劳动力1 250人,水产养殖、甘蔗、林业是该村支柱产业。武鸣西江河径流该村,是天然的淡水养殖水域,村民有用网箱养殖草鱼的传统和经验优势,选择在四育村进行团头鲂网箱生态养殖示范,不仅具备了水域环境、基础设施设备、技术人力等良好的条件要求,而且对帮助贫困村调整优化产业,以优势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脱贫致富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 试验示范材料与方法

2.1 示范户选择

在四育村选择7户有条件的养殖户进行试验示范,其中3户为帮带的贫困户,另外雇佣2个贫困户劳力为养殖管理人员。

2.2 网箱养殖水域选择

试验选择在武鸣区仙湖镇四育村西江河段开展,该河段属武鸣河上游,水面宽阔,水流平缓,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水深达7m以上,透明度约2~3m,溶解氧在6.0mg/L以上,水质符合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NY5010/T334-2001无公害食品标准、淡水养殖用水水质要求,距离村庄约200m,交通、电力十分便利。

2.3 网箱材料规格及安装

网箱长6m、宽4m、高3m,采用角钢和钢管焊接作框架,网片采用网目为3cm的聚乙烯结节网缝制,网箱底部吊挂砂袋使其充分展开成形,网箱高出水面0.5m,可随水位自由升降,7户养殖户共实施示范网箱54个,面积1 296m 2 。网箱在鱼苗进箱前一周下水安装,使箱体着生一些藻类附着物,以减轻鱼种进箱后的摩擦损伤。

2.4 投放鱼种

分两次引进体长规格为5~6cm的团头鲂鱼苗共15万尾,其中2016年3月12日投放5万尾,2016年10月8日投放10万尾,入箱前用3%~5%的食用盐水浸洗消毒,每箱投放鱼种约2 800尾。

表1 试验示范养殖情况及效益分析表

精准扶贫中实施团头鲂网箱生态养殖试验示范

注:试验示范免费提供给贫困户网箱和鱼苗,扶持饲料每户3 100元。

2.5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期间严格按照操作技术规范执行,鱼苗入箱后第2天即可投喂,鱼苗阶段投饲广西某农牧公司生产的粗蛋白质含量32%的鱼苗料,成鱼阶段投饲粗蛋白质含量28%的罗非、草鱼育成浮料。饲料以配合料为主,适当辅助投喂一些青饲料,投喂量一般为鱼体重的3%左右,7~8成饱即可,视天气情况略增减投喂量,投饲坚持少量多餐,避免饵料浪费。坚持每天巡箱,检查网箱有无破损,观察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清除网箱污物,做好养殖记录等。

2.6 病害防治

养殖全过程极少使用渔药,仅在鱼病流行季节不定期泼洒消毒药剂和灭虫药,水域环境良好,水质清新,示范养殖的团头鲂几乎不发病。

3 试验示范结果

3.1 收获情况

试验示范养殖从2016年3月12日到2018年1月20日商品鱼全部上市为止,历时678d,共收获商品鱼总产量102 640kg,平均产量79kg/m 2 ,商品鱼体重均达600g以上的上市规格。

3.2 经济效益

商品鱼上市时,2017年上半年销售价格为16元/kg,下半年为17元/kg,本试验示范总产值170.99万元;总成本135.20万元,其中鱼种7.5万元,饲料116.2万元,药品0.16万元,网箱折旧3.24万元,工资8.1万元;利润35.79万元。药品、工资按网箱面积合理分摊,网箱每套3 000元,按5年折旧计算,养殖情况及效益详见表1。

4 结论与讨论

4.1 效益对比分析

团头鲂跟草鱼同是草食性鱼类,虽然没有像草鱼一样大面积地推广,但近几年来团头鲂市场价格相对稳定,农户养殖团头鲂稳增收。本试验示范总产商品团头鲂102 640kg,总产值170.99万元,利润35.79万元,平均利润276元/m 2 ;2014~2015年在当地相近水域实施的抗病草鱼与普通草鱼网箱养殖对比试验中 ,普通草鱼试验面积为112m 2 ,利润为17 620元,平均利润157元/m 2 (注:近几年草鱼售价均为11~12元/kg)。由此可见,与生物特性相近的草鱼相比,团头鲂养殖效益较好。

4.2 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本试验示范推行的团头鲂生态养殖模式,主要是按仿生态要求进行网箱设置和投饲喂养。网箱以户为单位分散设置安装,网箱聚集面积不超过400m 2 ,网箱群距离200m左右,避免网箱过于集中造成水体交换不畅引起水域污染甚至缺氧,控制好网箱密度及放养密度,投饲过程坚持少量多餐,最大限度减少残饵,使养殖鱼排泄物及残饵量能充分在水体自然降解,水环境好了,鱼类自然生长得好,少病甚至无病,减少了养殖投入成本,减轻了投入品对水域的污染程度,加上微生物的自然降解从而达到水体的自净化,基本上是零污染。在本次试验示范全过程中,养殖水域及下游没有因养殖团头鲂对水体水质产生影响,始终保持水域良好的生态环境。

4.3 试验示范扶贫的效果

本试验示范选择在贫困村实施,目的是通过农村种养能人的帮带作用,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水产生态养殖。本试验示范帮带的贫困户,每户各养殖2箱共48m 2 的团头鲂,试验示范结束后,3户贫困户养殖团头鲂总收入达18.42万元,扣除成本14.41万元,总利润4.01万元,户均纯利润1.34万元,养殖效益较好。本次试验示范为期2年,贫困户养殖成本当中,农业、科技部门扶贫项目扶持2.14万元,其中免费提供的网箱折旧费计0.36万元、鱼苗0.85万元、饲料0.93万元(每户0.31万元),如果把这部分成本计入收益,贫困户总收益达6.15万元,户均年收益超万元,扶贫效果显著。

精准扶贫中实施团头鲂网箱生态养殖试验示范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