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观察 > 行业要闻 > 正文

山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样本

锄禾网 | 2017-09-16 | 294次阅读

  【编者按】: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新期待,是今年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提出的总体要求。在着力清新乡风民风,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方面,山东淄博独树一帜。他们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干,让更多农民群众分享到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本期“山东观察”刊发本网记者探访淄博美丽乡村的所见所闻,以期对各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为民利民惠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鲜明导向,如何才能做好这一“导向”性工作?

  6月24日至25日,2017年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山东淄博市召开。作为东道主,淄博的回答是:农村精神文明怎么干?干好群众的“最期盼”。

  从问题导向入手,以小切口突破;强化全局顶层设计,典型引导纵深推进;抓阄查随便看,舆论先行全覆盖。短短数年时间,淄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破局,一个个优美祥和的村落破茧而出。

  且来看看淄博“做好群众最期盼”的实在事。

  

  淄博市由镇、街道代理村级资金、账务、资产、档案、公章的“五代理”举措步入规范化、标准化。(资料图)

  ——村干部清白干事,是群众的最期盼。

  在村民自治制度实行后的不短一段时间里,淄博市农村出现了一种“怪象”:乡镇以村民自治后“村官不好管”为由,当起“甩手掌柜”, 村干部干工作顾虑增加致使镇村两级关系急剧疏远,村民只要事不关己就当“吃瓜群众”成为普遍现象。这种情况导致当地农村工作监督机制缺失,村级事务运行普遍不规范;村干部“公章挂在腰带上”,村民对村“两委”失去信任,各种矛盾不断显现成为农村“乱源”。

  从2010年起,淄博市临淄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市创新实行村级事务“五代理”工程:即由镇、街道代理村级资金、账务、资产、档案、公章,尤其是是对公章和资金使用实行层层签批、定期公开。

  “五代理”的关键是把“村官”的“钱袋子”“章把子”关进了制度“牢笼”,并将其置于多重有效的监督之下。一方面由镇党委政府代表村民监督村“两委”工作,从根本上堵塞了村干部“暗箱操作”空间;另一方面,镇党委政府“到位不越位,监管不掌管”的做法,推动了村民自治完成了由“低效无序”向“民主规范”的根本性转变,整个农村的社会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这一措施一举从根本上打破了该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当地干部说,没有“五代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走不动”;群众说,这种改革推倒了村干部和村民互不信任的“心墙”,给了村干部一个清白,还了老百姓一个明白。

  如今,“五代理”在淄博市农村实现了全覆盖。

  

  公益性公墓建设改变了当地农民的丧葬价值观。(资料图)

  ——红白公事不再大操大办,是群众的最期盼。

  曾几何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淄博农村红白公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不正风气愈演愈烈。办婚事比花钱,有些群众迫于大环境不得不倾囊为之,甚至为了孩子的喜事拉下一屁股债。办丧事披麻戴孝,从入殓到出殡,少则三天,多则五天。此外还有满月、乔迁、祝寿、升学等要“随份子”,群众每年随礼支出不下几千元,受其所累、苦不堪言。

  为此,2013年淄博市在洋浒崖村展开移风易俗工作试点。村书记、村委主任主任谢中岱带头以自己孩子的婚事为契机,率先进行红公事改革。谢中岱的改革就一条:红事中村里乡亲随礼不坐席,随礼标准最高50元。

  改革改到民心处,自然得到村民热烈响应。

  抓住这个典型,淄博市委市政府全面推动起红白公事改革,确定了红白公事明确标准,制定了《全市移风易俗工作考核办法》。“厚养薄葬就是孝,随礼不坐席才是情”等极其具有“人情味”口号深入村居,移风易俗、公益性公墓建设、环卫一体化等一系列措施纳入镇村考核体系,排名后1/3的不得参评各级文明单位。一招一式、环环相扣的举措催生了农村新型婚葬价值观。

  目前,该市所有行政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详细的红白公事办理流程,村里谁家需要办理红白公事,由村民提出申请,村红白理事会提出办理建议并具体操作,既省钱又省心。

  移风易俗改革取得全面成功。

  

  整洁美丽的村落点缀在淄博辽阔的乡村(资料图)

  ——雨天雪天不再“踩泥窝”,是群众的最期盼。

  改革开放以来,淄博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也基本翻新一遍,但村内道路一直没有改观,雨天雪天出不去、进不来,“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成为影响农民生活最突出的问题。

  从2009年开始,淄博市临淄区领衔实施了整建制“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的“五化”工程。所辖各村所有大街小巷全硬化、无死角,道路村村通、村村连;所有路两侧实现立体式全绿化;所有主干道安装路灯;生活垃圾全部日产日清。

  在现今的淄博市赵瓦村,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处处绿树掩映,村头的“和园”广场喷泉四射,景致怡人,儿童嬉戏,村民健身,恰似一幅乡村美景图。

  “五化”工程拔掉了当地农村千百年来“脏乱差”的病根,让农村和城市一样干净、整洁、安全,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质的提升,广大群众对村庄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也越来越强,建设守护家园的风气日益形成。

  当地村民底气十足:俺们这里可以抓阄查,随便看,不信你也来。

  

  ——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操作农田,是群众的最期盼。

  在农村传统生产模式下,习惯性的柴禾乱堆乱放、秸秆焚烧等现象,让经过治理的农村环境保持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农田深耕不再,使大量秸秆需要通过焚烧来处理,更是增加了农村群众的种地之累。

  对此,临淄区创新性实施“耕种管收全包”的“政府代作”工程,有效解决了“土地如何种”的问题。一方面,将农民从土地上彻底摆脱出来,另一方面,秸秆全部还田,生产垃圾不再带回村内和家中,传统生产模式下柴禾乱堆乱放、秸秆焚烧污染等难题获得破解。

  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耕种管收全包”的“政府代作”工程,将玉米机收还田、旋耕、深耕、再旋耕、测土配方施肥、小麦供种、小麦播种、病虫害防治、除虫、小麦收获、夏玉米机械播种等,全部由政府协调合作社统一耕种,农户在承担部分差价款后,即可坐当“甩手掌柜”,从而拿出更多的时间当“工人”,挣更多的钱,享受精神生活。

  这一办法推广后,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追捧。

  不仅如此,群众最期盼邻里和谐、家庭和眭,淄博就在各村开展“践行好家训、传承好家风”活动,用“身边好人” 教育身边人;群众最期盼用上城里人的厕所,他们就开展“厕所革命”,对全市农村进行旱厕改造,将所有村居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区送市焚烧发电厂”;群众最期盼身心愉悦有玩儿的地方,他们就将“文化设施”全覆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群众最期盼不让一户困难家庭掉队,他们就建立“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的扶贫机制,使每个困难群众都能分享到深化改革的红利……群众的期盼成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动力和支点。

  

  绿树掩映的乡村广场,让人心旷神怡。(资料图)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繁杂巨大的工程,涉及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的未来。“只有以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时刻把脉老百姓的最期盼,不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的美丽乡村,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共和国版图上的璀璨明珠。”淄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毕荣青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