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锄禾有机3.0 > 有机生活 > 正文

骆世明:返乡生态农人,面临5大挑战+5大机遇

锄禾网|来源: | 2019-05-15 | 次阅读

1

骆世明: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咱们农人一起见面,我的研究方向是农业生态学和生态农业,已经有40年了。当接到这次发言的任务时我正跟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组织的新农人讲习班30多个学员在广东中山讲农业生态学,一共讲了二天半。结束后就到杭州开了一个中国农学会主持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论坛。昨天刚结束就赶到这儿。

 

图1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组织农业生态学讲习班

图1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组织农业生态学讲习班

因为主论坛二发言的主题是“社会生态农业的未来”,因此我和那个讲习班的新农人一起聊了聊这个主题。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东北、内蒙、云南、海南、江西、广东、福建等都有。我请教他们:“你们觉得正在做的生态农场的未来发展会怎么样?”我在黑板上写出了“前景”、“问题”和“解决思路”三个栏目,希望引导大家从这几个方面思考。结果大家说了一大堆都是“问题”,“前景”没说,“解决思路”也没说到。于是,我把大家吐的“苦水”记了下来,并答应他们一定会在今天的发言中如实反映大家遇到的各种挑战。结果他们说了什么呢?

3

图2 沃土讲习班学员们反映的问题记录

图3 农业生态学讲课场景

图3 农业生态学讲课场景

新农人遇到的挑战

第一类挑战是“新农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还容易,如果想要作为一种赚钱的生产方式就太难了”。难在用地成本高、配送成本高、劳动力贵、市场风险叠加自然灾害等等。在经济上困难不少。

第二类挑战是原有工业化农业的惯性。有一位在江西做农业的说农药化肥的销售利益链的影响很大。经过他们长年工作,让使用农药化肥的思想已经渗入到农民的认知体系里,很难撼动。连不识字的老农都说种植柑橘必须下农药,不然活不了。这就造成了推行生态农业的巨大阻力。

第三类挑战是现阶段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难以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倒是容易构建,“风险共担”机制却难以塑造。我刚刚去了会议组织的农夫市集遇到一个跟我一样姓骆的,我们过去彼此不认识,她是通过其他途径知道我。她很高兴地主动跟我一起照了个相。她说去年发生了鸡瘟,来得突然,没办法,亏了本。租100亩地没钱了,只能缩小到20多亩。我问可以让消费者跟你共担风险吗?她说太难了。理论上好像行得通,但实际上还没有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即使消费者预付了费用给你,但到时候得不到他们要购买的产品,谁愿意?这是很难的。

图4 CSA大会期间农夫市集遇到返乡生态农人骆蓉(左)

图4 CSA大会期间农夫市集遇到返乡生态农人骆蓉(左)

第四类问题与政府政策有关。有一个云南的农人说他办了七年农场了,政府很有钱去支持农业,但是就这些经费从来都没有支持过他。找了政府部门很多次,无果。钱都去“规模农业”了。另外一个人说政府后来支持了,但是结果支持了什么呢?政府部门说我们周围很需要苗木,给你支持,一定要给我们生产苗木。这样就把生态农业原来的生产格局搞乱了。尽管给了钱,但是乱指挥,改变了农场的发展方向。由于地方政府的领导和业务部门认识不到位。农人到底在干什么,该怎么支持,多数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而也没有这方面的政策。看见支农的钱到处撒,但就是没有撒到生态农场需求的刀刃上。

第五类问题就是消费者的认识了。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认识和信任度还存在不少问题。因为很多新农人刚刚搞了生态农业2-3年,还没有太多的办法让大家信任你的产品。打开市场确实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最后有人说:这么多问题要解决, 30年能解决我就乐观了。的确,要让整个社会普遍认识和认可我们社区支持生态农业实在不容易。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然而,我又觉得现在的态势其实已经相当好了。我们与参加这次会议的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高尚宾副站长在八十年代开始搞生态农业的时候,整个形势是由认知驱动的。当时高瞻远瞩的科学家和农业部的领导认识到农业最终还是要走上生态农业这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于是积极推动,逐步开展试点和经验总结。如果当时科学家和领导不提倡,可能就没人干了。

但是,现在生态农业发展已经是社会需求在驱动了。生态农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即使科学家和领导不干了,保证还会有很多人要干。农业生态转型的总体发展态势其实很不错!

好的,现在我把农友们提出来的挑战归纳一下,大概是这几条:农场运行成本高、政府政策支持少、风险分担机制缺、传统高投入惯性大、消费市场不成熟、正规市场门槛高等等。

面对困难,解脱困难

图5 乐观的返乡生态农人

图5 乐观的返乡生态农人

尽管说了这么多困难,但平常看到大家其实都很乐观。想想,这些问题还是有解决途径的:

(1)已经经营起农场的农友,应当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且告知后来人。我们CSA搞了10年了,最好能出一本书,专门去总结经验与教训,让后来人借鉴。

(2)进入生态农业领域的人员要有技术、市场、资金的准备,还有对各种天灾人祸的充分心理准备。很多人仅仅凭着一时热情扎进来,才发现掉进“火坑”了,所以还是要给他们打预防针和清醒剂。

(3)要建立起诚信的内部监督考核评价机制,让我们的公信力在社会自然而然逐步形成和发展。

(4)要加强面上的宣传,让社会更加认可返乡青年或者是回乡青年生态农业的潮流,形成一种社会的氛围。这种宣传还要加大。

(5)海纳百川,除了返乡青年,要争取周围更多的农民朋友加入生态农业建设的队伍。

(6)与政府领导和部门沟通,争取获得政府在乡村振兴大政方针下积极支持社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包括产品的市场准入、食品安全的认可、构建农场临时棚舍的许可、资金筹措与财政投入的支持等。

返乡:生态农人    发展机遇

返乡生态农人的发展机遇是什么呢?在了解了讲习班学员的背景后我发现很多令人兴奋的发展态势。比如“沃土工坊”平台的销售额逐步攀升,发展迅速,而且线上销售占了大部分。他们组织讲习班招生时,想来的人实在太多了。为了控制总数,他们必须设立门槛,要求有2-3年的回乡开展生态农业经验的才能申请。有个参加讲习班的农友在海南开展荔枝、莲雾的生产,没想到销售成为瓶颈,不得不自己摆地摊,然而通过摸索最终突破了销售困境,产品供不应求。在广州从化的一个返乡青年,不仅仅自己搞绿色生产,而且带动周围人一起加盟,组织培训,一起开展生态生产,做得非常热乎。还有一个案例是自己在外赚钱后在赣南投资脐橙的生态生产,克服了不少困难,产品的质量很高,他自己也非常高兴。分析这些案例之后可以发现返乡生态农人的机遇其实很多。

第一是返乡开展社区支持生态农业的人尽管是动机各异,但是人数越来越多。(1)喜欢生态产品的:比如说一些人就因为喜欢吃柑橘就自己投身进去搞了。(2)喜欢生态生活的:有的受到小时候对家乡美好记忆的乡愁召唤,有的是城里人读书和工作之后厌倦了喧闹和功利的商业环境。总之,有一种希望过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情怀。(3)为了改善健康状况的:有的人是为了健康。这批学员里就有几个是因为健康原因,觉得需要回到乡村环境,需要农村适当体力劳动和健康食物,非得回去不可,所以投身农业;(4)喜欢赚钱的:还有个别人在城里赚了钱,看到生态农业是个机会,想投入到农业里赚钱。(5)理想召唤的:还有的人入行是出于理性认识,觉得社区支持的生态农业是个大方向,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人投身进去。可以看到,尽管动机不同,但加进队伍来的人越来越多。真的形成了一股社会潮流。

第二个机遇是现代互联网发展为社区支持的生态农业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互联网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连接更加紧密,让我们同行之间的分享经验有了更畅通的渠道。比如说“沃土返乡青年新农夫”的微信群里就超过了400人。大家交流就非常方便了。互联网也让质量监督和产品追溯也变得更加便捷和容易。

第三个机遇就是对生态产品需求的消费者群体在不断的增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中产阶级越来越多,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和对健康的关切度在不断上升。所以需求端的增长不用愁。

第四个机遇就是我们自己了。这一代新农人与老一代农民有很大不同。无论是在讲习班看到的,还是这次会议上我看到的,新农人都有知识、有活力、有思想、有创意、有情怀、有韧劲、有意志,不屈不挠。有这样的人,社区支持生态农业就会有远大前途。

第五个机遇最重要。社会的生态转型正当时,整个社会的大势是从数量到质量,从GDP至上到绿色发展,这是最可靠的大方向。不仅仅是中国,各国都在开展农业生态转型的各种尝试。我和石嫣在今年(2018年)4月份在罗马FAO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农业研讨会上又见面了,会议主要交流各国经验,形成联合国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行动计划。农业的生态转型是世界大潮。我们都是站在潮头的弄潮儿,我们一定会成功!

谢谢!

图6 2018年4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农业研讨会上 华南农业大学骆世明(左一),农业部驻FAO大使牛盾(左二), 中国CSA主席石嫣(左三),农业部生态总站副站长高尚宾(左四)

图6 2018年4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第二届国际生态农业研讨会上
华南农业大学骆世明(左一),农业部驻FAO大使牛盾(左二),
中国CSA主席石嫣(左三),农业部生态总站副站长高尚宾(左四)

(以上图文资料来自骆世明教授在第十届社会生态农业大会主论坛二:社会生态农业的未来上的发言。)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