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种养结合 > 正文

一田多赢 鱼米之“香” ——探寻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秘诀

锄禾网|来源: | 2019-09-17 | 次阅读

“稻渔综合种养真的好,谁来我都会这么夸!”8月30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程村乡大树村,记者在村民唐光承的带领下来到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中。令人惊讶的是,在平常安静的稻田深处,时不时传来鱼儿欢快游弋的戏水声。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看似简单,却充满农民的智慧。

一田多赢 鱼米之“香” ——探寻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秘诀

配图

就在一个月前,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在三江县举行。在参观交流之余,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同样为程村乡稻渔结合的模式感到欣喜,作出批示:“稻渔综合种养‘三江模式’,值得充分肯定,值得总结、推广、借鉴。”让程村乡成为全国“守农之人”的焦点。

作为第一批响应稻渔综合种养号召的村民,唐新光尤感自豪。2016年他以“广西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县院士工作站”成立为契机,以每年1000元的租金价格,将外出打工村民的闲置土地流转开来,进行稻渔综合种养,并且通过电商、农博会等渠道帮助村民推广与销售农产品。

“正是通过抓党建、组织党员外出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强稻渔综合种养宣传力度,让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帮助村民解决技术与销售难题。”三江县程村乡党委书记侯孟林告诉记者,良好的生态环境、政府引导和党员带头作用是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的基础条件。近年来,该乡通过“优质稻+再生稻+瓜果+鱼”的模式,农户每亩可增收4000元,并且这些农产品因其生长环境不受污染颇受市场欢迎,仅金边禾花鲤都能卖到每公斤50元。

一田多赢 鱼米之“香” ——探寻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秘诀

配图

如今,稻田养鱼这一古老种养模式,在程村乡上演了一出“老树开新花”的好戏。截至目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程村乡全面铺开,仅大树村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核心区面积就从过去的130亩增加到了现在的503亩,参与农户278户,其中贫困户30户140人。

在距离程村乡22公里外的良口乡,这个素有稻田养鱼传统的村镇,也因新模式的推广展现了“鱼米之乡”的新胜景。

记者在良口乡南寨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内看到,在过去“优质稻+再生稻+瓜果+鱼”的模式上,南寨村采用了“坑沟式”养鱼法,基地不仅对田基进行了硬化加固加高,还在田间开挖鱼坑、鱼沟。

“这个模式的优势在于能续留再生稻,延长稻鱼生长期,促进水稻稳产增收的同时又保证鱼的品质。”良口乡副乡长吴利芳介绍,“稻因鱼而优、鱼因稻而贵”,再生稻生谷子能卖到每公斤4元。

多品种立体开发农产品,为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推波助澜。目前,全县推广标准化种养稻鱼7.5万亩,打造了“高山稻鱼”和“高山鱼稻”两个绿色生态品牌,稻渔产业也覆盖了70%以上的贫困户,三江稻田鲤鱼还于2017年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在稻田里养鱼,三江已有1000多年历史,稻渔综合种养这一模式其实在全国很多省市都有推广,但三江稻渔模式最终所追求的,还是农旅结合。”三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莫善康告诉记者,光种水稻效益低,很多人不愿种,导致全市很多农村稻田丢荒现象严重。如果把稻田基础设施搞好,把养殖和旅游结合,既能解决土地丢荒和粮食安全问题,又能改善土壤结板、环境卫生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在养殖禾花鲤鱼的基础上,探讨养殖更多市场销路好的水产品,例如虾类、鳖类、泥鳅,再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目标。”莫善康说。

一田多赢 鱼米之“香” ——探寻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秘诀

配图

好山好水,好鱼好米,自然引客来。近年来,结合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三江县将稻田养鱼产业与旅游业进行了有机结合,每年的稻鱼节、多耶节等节日,八方游客慕名而来,下田捉鱼、烤鱼品鱼,庆祝丰收,体验侗乡农耕文化与乐趣。

按照这个发展思路,程村乡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今年也有了大变化,浔江边搭起了垂钓点,建起了游客接待中心,修好了公共厕所……“我不仅要做村里第一批响应稻渔综合种养号召的村民,我也要做村里第一批搞旅游的能人。”采访尾声,唐光承充满自信地向记者分享了自己今年的致富目标。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