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绿色融投 > 特色小镇 > 正文

乡村振兴失败案例:白鹿原文化民俗村

锄禾网|来源: | 2019-01-18 | 次阅读

  “千古文章一大抄”,古人曾道。但自从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这句话也可以用在乡村了,去全国各地考察,几乎每个地方都可以看得到千篇一律的花海、古村、民俗村等等,可以说是“千万农村一大抄”。


  2018年在全球范围内刮起了经济寒风,各行各业都不好干,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房产、矿产开发商敏锐的嗅到了乡村这块“大蛋糕”的香味,从村民手里流转了土地,在乡村做起了乡村旅游!但是做旅游,尤其是乡村旅游,这些企业家都是外行,没有合理的规划指导,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思胡干一通,或者是看见别人做什么赚钱了就做什么,结果做成了一个“四不像”,村子也变成了空心村。



反思案例:白鹿原,斥资3.5亿却生意冷清


  西安向东30多公里白鹿原畔的半坡上,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就在这个绝佳的“风水宝地”之上,俯瞰脚下,蓝田县城、灞河、山野田园尽收眼底。作为曾经的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三级重点建设项目,这里保留了最原始的自然森林公园形态,通过仿古建筑、美食特产、传统技艺表演等形式,打造集生态旅游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2016年5月1日,白鹿原民俗村开业当天就接待游客12万人次,曾经红极一时。



  不少商户介绍,民俗村刚开始营业的第一年,确实游客多,生意火爆,当时商铺甚至“一铺难求”。有些人甚至加价好几万元从原来的商户手里买铺。而现在绝大部分都无人问津。

“烂在手上了!”商户介绍说,“这还是周末,如果是周一到周五,几乎没有人。我平时就不开门,只有周末来开两天门,也卖不了多少钱,赔本生意。之前有的小店以前每天收入近万元,现在最少只有几十元”




  来过这里的游客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白鹿原民俗村,民俗体验很少,更多的体验却是吃吃吃。而且在200多平方公里的白鹿原上分布了5家以“白鹿原”为主题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而且又都是清一色的以陕西风味小吃和传统技艺为主的业态,这与早已名声在外的袁家村是雷同的。其实在陕西,不分青红皂白复制袁家村的也有几十家,一律是门可罗雀。


反思案例背后的思考


  一些地方发展乡村旅游不考虑客观实际,认为「是乡村就能发展乡村旅游」,对投资开发项目不作科学论证和规划,忽视交通、食宿、民俗文化、产业结构、原住民利益等重要因素,最终导致投资项目没有成为财富反而变成包袱。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