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3.0 > 新农人 > 正文

村里来了“新农人”—“种”出理想的事业

锄禾网|来源: | 2021-04-10 | 次阅读

本不是科班出身的刘军建,在农村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一个亲手能“种”出理想的现代农业梦!

4月1日,在扶贫农场的茄子大棚内,刘军建正在查看标准化种植情况,成熟达标的茄子将会销往上海。

清明时节,颖河畔的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瓦大红旗扶贫农场里,还有些冷。刘军建走进现代农业智能温控大棚内,仔细端详着刚从育苗盘里刚发出来的西蓝花苗,这个时节,正是他需要细心照料一棚棚种苗的关键时刻。

4月1日,技术厂长刘军建(右)在指导农户育苗技术。

4月1日,刘军建(右二)在标准化智能温控大棚内教授大家农技知识。

92年的刘军建,皮肤黝黑,这是常年在田间地头劳作的结果。不到30岁的他,已经在扶贫农场干了快7年了,从农业知识零基础的“小白”,到专业技术员,技术能手,如今是整个扶贫农场的厂长。看到他,不会想到十年前,他还只是一个从阜阳南下广东众多“打工人”中的一员。

4月1日,刘军建(中)正在指导员工使用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

4月1日,刘军建正在智能温控大棚内认真查看育苗情况。

“没有技术,就没有事业。”刘军建一边搬运着辣椒苗进大棚,一边笑着说,“我南下打工四年,什么苦都吃过,但心里最苦的,是没有真正的技术。”刘军建娴熟地移栽着菜苗进大棚,快速打开了智能温控设备,“那时候什么工作都是干干,就被换了。”

4月1日,刘军建(左一)带着农场内的农户搬运种苗准备移栽。

清零了心态的刘军建回到家乡,从事起了身边90后基本都不再参与的农业生产,从此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硬是一脚一脚踩出了自己的事业之路。目前他管理着上千亩的标准化蔬菜大棚,带领了村里20多个农户进行了标准化蔬菜种植,不仅自己沉下心“种”出了有技术的事业,还帮助老百姓致富增收,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农技专家”。

“村民们把我当村里人,自家人。”刘军建每天都会给前来农场学习的周边农户认真上课,“我算个‘新农人’,但这是我的事业,我想成为‘老农人’!”。本不是科班出身的刘军建,在农村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一个亲手能“种”出理想的现代农业梦!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杨 竹 戚武奇

编辑│杜云金

审核│刘彪 戚武奇 史新颖

【来源:颍东发布】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