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观察 > 深度解读 > 正文

构筑免疫屏障,农村不容忽视

锄禾网|来源: | 2021-04-21 | 次阅读

  眼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群体免疫、构筑人群免疫屏障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应接尽接”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接种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据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分析,若想达到群体免疫的目标,疫苗接种率必须要达到70%以上,对应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需要有10亿人左右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截至4月19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1.95亿剂次。这其中大多数人接种的是一人两剂次的疫苗,与10亿人的目标相比,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现在,我国疫苗接种主要围绕“两个重点”开展。一是重点地区,优先确保全国疫情发生风险高的口岸城市、边境地区、大中型城市,以及既往发生过聚集性疫情的地区重点推进接种工作。二是重点人群,包括冷链从业人员、医疗卫生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高等院校学生及教职工、大型商超服务人员和保障社会运行的交通、物流、福利机构相关人员等重点人员。可以看出,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正有序展开,接下来,农村的疫苗接种工作将会越来越重要,也需要投入更大更多的精力去做好。


  “应接尽接”,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的特殊情况。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在各个环节都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比如医疗卫生资源的分布,经过近些年的努力,我国所有乡镇都有了卫生院,所有的行政村都有了村卫生室。但比起城市的医疗资源,农村还是偏少,而且“配置”偏低;还有组织能力,相较社区较为完善的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村一级的社会服务能力和组织能力尚偏弱;再有对群体免疫和接种疫苗的认知,尽管农民的卫生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对于疫苗、免疫等方面的认知还有一些需要科普的地方。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在疫苗接种的决策和配合上难度会更大一些。


  农村地区疫苗接种难度大,而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农村常住人口庞大而分散,人员流动性大,而且农村具有熟人社会的特征,重大节日期间更容易发生聚集性传染。加上农村防疫体系相对薄弱等因素,农村一旦发生疫情,其破坏力乃至控制难度会相当大。春节前夕发生在河北的疫情以及近期云南瑞丽的疫情,就是农村疫情暴发的例子。


  要让更多的人去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好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对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关于新冠病毒疫苗,有几个问题是“宣传好”的关键。第一个是保护率的问题。按专业数据,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保护率已经非常高了。要知道,就一个新疫苗而言,目前要做到100%的保护率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科学精神。第二个是有效期的问题。有专家表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有效期可达半年以上。我国最早一批接种疫苗的人群当中许多疫苗有效抗体都达到了9个月以上。第三个是不良反应问题。就目前的疫苗接种来看,我国的新冠病毒疫苗并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民间却有一些不实的传言,需要及时科学地辟谣和解释。


  要为农村地区设置更多合理、便捷的接种方式,以让更多的农村居民能尽早接种疫苗。传统的农村医疗方式,绝大多数医疗行动都会设置在乡镇一级,目前我国各地农村接种也是以此种方式居多。但除了这种方式,还应该增加其他的接种点,毕竟村镇之间的距离有近有远,来去有方便的也有不方便的,因此,应该在村一级设置一些接种点,或者是增加一些移动接种点。还可以考虑由村一级组织村民集体接种。在服务方式上,也应该考虑得更细致一些,服务更周到一些。同时还要避免“一刀切”、强制接种的不当做法。


  新冠肺炎疫情,从去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暴发以来,其波及范围之广、病毒“生命力之顽强”,已经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一时半会儿不会彻底离我们远去。所以,从保护自身安全的角度,从建立国家免疫屏障的角度,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应树立起“疫苗文化”的意识,共同构建起强大的免疫“长城”。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