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种养结合 > 正文

利用稻鳖共生模式 实现循环生态养殖案例

锄禾网|来源: | 2019-04-25 | 次阅读

利用稻鳖共生模式 实现循环生态养殖案例

陈海龙,嘉善县天凝镇镇东村人,2014 年发展稻鳖共生养殖面积40亩。稻田四周开沟,沟内养殖鳖,中间种植水稻。养殖户陈海龙从1989 年开始从事养殖行业,曾先后养殖过牛蛙、中华鳖、台湾鳖、巴西龟、中华草龟、鳄龟、珍珠鳖、黄缘龟、大鲵等,有扎实的养殖经验。2003 年担任龙腾鳖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带动了一大批养殖户,也先后被评为省级科技示范户、县优秀农产品经纪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特色产业带头人等。

(一)模式特点

采用稻鳖共生模式,养殖的中华鳖可为稻田疏松土壤、捕捉害虫及提供天然肥料,水稻则可以吸引昆虫为鳖提供天然饲料,并且充分净化吸收鳖排放的废弃物,实现循环生态养殖。稻鳖共生模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另一方面还可大大减少水稻的化肥和农药施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态经济效益。而且,稻田养殖的商品鳖由于放养殖密度低,基本不发生病害,光泽好,品质大大提升,还可以就近销售、繁荣市场、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变自然优势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非常值得推广。

(二)关键技术

1.养殖技术要点

稻田选择及防逃:稻田应选择低洼地,水源条件好,水流通畅,排灌方便。防逃设施的建设是稻田养鳖的关键,需在稻田四周用钢筋网片、塑钢板等防逃材料加高围栏,防止鳖攀爬逃逸。

稻田开沟:稻田面积共 40亩,分成四个田块,分别在每个田块开挖一条沟,沟宽度2-3 米,深40厘米,沟长40一 50 米。

鳖种放养:稻田养鳖要根据稻田 条件合理放养鳖种:①要掌握好放养密度,密度过高会影响鳖的生长发育,也容易攀爬致水稻倒伏,密度过低则浪费空间。②要放养合适的规格,鳖的规格过小容易受伤致死,影响鳖的产量,一般建议放养0.2 千克以上的鳖种,

饲料投喂:鳖属于杂食性的动物,稻田内的小鱼、小虾、泥鳅及昆虫都可以成为其饵料,因此日常只需适量投喂配合饲料,按照配合饲料计算,该稻田养鳖模式的饲料转化率仅0.8左右,能大大降低饲料的投喂量。

养殖管理:稻田养鳖的管理比较简单,一方面鳖的攀爬能减少杂草的生长,降低除草剂的用量;另一方面鳖摄食水稻病虫害,无需除虫,大大降低了农药的用量。日常则需注意水质管理,适时换水。

2。养殖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通过近一年的养殖经验总结,以下三点需改进:①养殖鳖的沟开得不到位,40厘米偏浅,需加深;②水稻田的面积不宜过大,以20~30亩为宜,只需三面三沟,开“田”字形沟面积利用率偏低;③可在稻鳖养殖中适当套养一些青蛙或者牛蛙,真正做到绿色防控。

利用稻鳖共生模式 实现循环生态养殖案例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