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绿色融投 > 跨界农业 > 正文

乡村振兴:促人才回流,推跨界融合

锄禾网|来源: | 2020-12-15 | 次阅读

  马恒运:变人才劣势为人才优势,加速河南乡村振兴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春波 文 受访者供图

  12月5日,第十六届大河财富中国论坛暨2020中国管理学院/商学院院长论坛在郑州召开。12月4日,本届论坛嘉宾、河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马恒运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很多年,要素外流严重成为乡村振兴难点,如果能够通过政策或其他相关设计引导要素流向乡村,乡村振兴才会真正变成现实。

  2018年,中央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

  功能区,乡村振兴的任务尤为艰巨。马恒运介绍,河南农业大学作为河南省属重点大学,曾多方入手参与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工作,通过提供良种、种植和养殖技术以及比较实用的经营理念,帮助一些乡村实现脱贫致富。

  “一对一的脱贫只能改变一个村的发展面貌,而这与整个区域范围的乡村振兴尚有较大差距。”马恒运表示,如果要从根子上改变农村的发展生态,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通过政策和其他相关布局引导经济要素向农村流动至关重要。

  对于河南省乡村振兴,马恒运表示,作为人口大省,河南省的人力资源丰富,但多年来一直作为经济要素输往东南沿海城市,为当地城市发展贡献力量。

  马恒运认为,河南省可以因地制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引导河南的人力要素回归,并释放其价值,吸引更多行政、教育、资金和技术要素来到河南乡村,助力河南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十三五期间,马恒运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的研究,并组织力量到河南乡村进行深入调研。而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期间,马恒运仍将致力于为乡村振兴贡献河南解决方案。

  汪旭晖:数字经济下,河南农业要加强跨界融合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陈沛 文 马腾飞 摄影

  “疫情客观上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前行。”12月4日,第十六届大河财富中国论坛暨2020中国管理学院/商学院院长论坛前日,参与此次论坛的东北财经大学教授汪旭晖向记者表达了上述观点。

  汪旭晖告诉记者,本次论坛其中一个主题即是“后疫情时代的智慧管理”,这种智慧管理,本质就是数字经济的外在体现之一。“如果这次疫情在10年前,我们简直不敢想象。”汪旭晖坦言,这次疫情中,不少企业通过数字经济,实现了无接触配送、线上配送、电商直播销售等,最大程度地消弭疫情带来的影响。这种“复工达产”也倒逼商业模式的变化、消费者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对数字经济课题研究时,汪旭晖表示本次疫情中受影响小的企业,实际上就是那些数字化转型相对比较成熟的企业。从这个角度来说,疫情客观上是数字经济的一个加速器。

  汪旭晖进一步解释,未来数字经济发展是前沿趋势,新零售的趋势则是一个线上线下“全渠道+新物流+新科技+新金融+场景+社交”的生态圈,而并非单纯的线上线下的叠加。“物流是河南的优势之一,未来的新物流,一定通过精准的数据驱动来实现一种新物流模式。”

  简而言之,新零售企业一定是以移动互联网为纽带的商业生态系统。

  具体到郑州的企业,汪旭晖认为他们同样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但要差异化地去区分与重视实体产业的发展规律,“并非单纯的互联网+,而是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中,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商业护城河,否则就容易成为互联网+泡沫。”

  具体到河南,汪旭晖认为农业是河南的优势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河南农业需要实现与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的跨界融合,产生新的业态模式,“例如农业+养老、农业+康养、农业+旅游等,这些都有可能会成为未来河南农业增长的新亮点。”

  杨艳萍:建议河南建“中国粮谷”,竞争产业上游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杨霄 丘眉 张利瑶 实习生董芳芳 文 记者 朱哲 摄影

  河南的粮食生产在全国举足轻重,丰厚的产业资源成为“中国粮谷”建设的重要基础。12月3日,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杨艳萍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采访时称,河南是中国产粮大省,粮食总产量10余年超千亿斤。“中国粮谷”项目建设构想由河南工业大学提出,希冀以此打造粮食科技创新高地。

  武汉有“中国光谷”、贵阳有“中国数谷”,合肥与南京在争建“中国声谷”,这些项目正趋向成为国内科技引领行业发展的典范。河南能做什么?

  杨艳萍说,在河南郑州筹建中国粮谷高新技术产业园(简称“中国粮谷”)至关重要。建设“中国粮谷”,顺应国际发展潮流,契合国家发展战略,符合河南发展需求。这对全国粮食行业和河南地方经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建设“中国粮谷”,河南凭什么,又为了什么?杨艳萍称,粮食生产看似经济利益较低,但却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中国经济近40年创造高速增长奇迹,其背后关键支撑之一,是粮食生产技术禀赋持续升级,以及粮食安全与应急能力的不断加持。再看河南,粮食生产是区域经济优势之一,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实施粮食经济强省战略,国家对此寄予厚望。

  除资源禀赋与优势基础外,河南争做“中国粮谷”的核心诉求是竞争产业上游技术端,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延长产业链,从而实现粮食产业“三链协同”的资源禀赋。

  “全球粮食产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与人才的竞争。”杨艳萍称,粮食的产业链很长,涉及生产、储藏、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河南在中国争得“上游”,才能有机会在全球粮食产业获得竞争话语权,未来,在粮食生产技术,加工技术,绿色储量,粮食检测,食品营养健康等方面积累的“河南方案”,探寻向全球输出。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