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观察 > 行业要闻 > 正文

让“繁荣的乡村”与“繁华的城市”交相辉映

锄禾网|来源: | 2021-08-26 | 次阅读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考察调研时指出,“即使未来我国城镇化达到很高水平,也还有几亿人在农村就业生活。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城与乡是中国社会的两大空间载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理顺“城”这一边,更要顾好“乡”这一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乡发展问题,对于如何认识工农城乡关系、怎样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这次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把建设繁华的城市与建设繁荣的乡村放置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下统一安排部署,对于我们加快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统筹推进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可以说,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从“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跨越和转变。


  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并不意味着乡村就不重要了,就可以轻视忽视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城乡将长期共生共存,也是客观规律。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这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样的现代化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为此,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不仅不能忽视乡村,更要高度重视乡村,把繁荣乡村摆到和繁华城市同等、甚至更高的位置上来。


  由于城乡发展长期的不协调,农业农村存在巨大的历史欠账,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重点应放在乡村这头。


  一方面,从思想上强化对乡村的价值认同很重要。充分认识到乡村始终是农民群众的家园,是农业生产最基础的空间,始终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国家生态屏障、传承农耕文明等重要功能。


  另一方面,从实践上拿出更有力、更高效的举措更必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实现城乡要素融合互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只有当乡村迎头赶上,繁荣的乡村和繁华的城市交相辉映,才能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成果。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