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中药 > 正文

“中药小分子针”无中药 伪中医危害不容小觑

锄禾网|来源: | 2021-06-17 | 次阅读

事件概述

5月29日,知名作家、网红热播剧《隐秘的角落》原作者紫金陈连续在微博、朋友圈发文“诉苦维权”,称其因腰肌劳损到浙江省宁波市仁医堂中医医院就医,被推荐注射“明星同款中药小分子祛炎针”,但疼痛加剧,疑似被骗。事后,发现注射剂中并没有中药成分,而是盐酸利多卡因、盐水和维生素。5月30日,宁波市鄞州区卫生健康局回应称,涉事医院存在夸大宣传医疗效果、过度收费的问题。该事件引发大量关注,舆论热议中医医疗监管问题。

舆情走势及关键节点

以5月29日~6月10日为监测时间段,如图所示,相关舆情呈“山峰式”发展特征,5月31日到达舆情最高峰。

“小分子祛炎针事件”舆情走势图

第一阶段:作家紫金陈连发微博“诉苦维权”,治疗腰肌劳损遭遇中医骗局

5月29日,知名作家@紫金陈连发多条微博称,早上去宁波市仁医堂中医医院看腰肌劳损,本想做针灸,结果被忽悠4500元打了个小分子祛炎针,说是一次性解决问题,没想到更痛了。下午交涉后,医生唐显友说绝大部分人在他这里都是药到病除,蔡少芬也是他治好的,“小分子祛炎针”的原理是把中药颗粒粉碎成水分子一百分之一的大小注射进体内。但是当天晚上,腰部疼痛仍然加剧,因此发微博欲曝光涉事医生。晚些时候,紫金陈再度发布微博称,从正规医院看病之后,诊断疼痛是药物反应。打针时并不知道是中药注射液。相关微博随即引起舆论关注。

当日,《钱江晚报》记者联系到紫金陈后,发表微博【作家紫金陈要维权!花了4500“小分子祛炎针”治疗,腰疼越治越严重】称,涉事医院官网称,宁波市鄞州区仁医堂中医医院是鄞州区中河街道招商引资的医疗项目,是经鄞州区卫生健康局设置审批的中医医疗机构,医院自称以“中医特色立本”的发展道路,集中医诊疗、中医疗养、中医养生、中医教育、中医研究及中医药文化为一体(综合)的中医医院。而在天眼查平台上,其工商登记行业为“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并且在2020年12月曾因使用无证人员为患者进行中医推拿按摩治疗而受到行政处罚。不仅如此,有评论还对该公司的资质提出质疑,并指出其有拖欠工资等现象。网民观点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一是感叹并调侃连思维缜密的作者都能被骗。如@艺术家黄大发:这是高智商的人该交的智商税吗?@满满当当的我:真的是没想到你这么高智商的人会上这种当啊?中药,还敢往身体内注射。二是认为有许多类似假借中医的骗子医院。如@I_Like_myself_in_my_way:这样的医院为啥那么难治理呢?@bii0707-鱼卷:看病还是要三甲医院啊,这种首先就不知道有没有资质。@若飞流:多少江湖骗子借道中医这个筐,骗子就应该多多曝光,上这种当的人不少!三是质疑中药注射剂。如@醒时贪欢:中药只能口服外敷,历史上从来没有中药注射液这种用法,上次看相关报道,中药注射液出过很多事了。@李大吉吉吉吉:这明显是被骗了啊,中医就没这种疗法。@孙曙峦:所谓的“中药注射液”是正宗中医强烈反对的,没有任何一位正宗的中医医生会采用中药注射液。实际上,坑了紫金陈的,根本不是中医,而是打着中医旗号的江湖骗子。也有部分网民争论中西医的好坏。

5月30日,浙江广播电视集团的民生类节目《1818黄金眼》制作播出了一期节目《号称“药到病除” 没想“直不起腰”》,并发表在微博平台。视频中,市场监管局、卫生健康局的相关人员已经介入调查,并表示给陈先生注射的针剂中并不含中药,初步调查该院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该微博转评量近4万人次。晚些时候,@1818黄金眼再次发布微博称,宁波市鄞州区卫生健康局回复,经调查核实该医疗机构及当事医生存在未按规定如实告知患者医疗措施和未按规定书写病历等行为,予以立案查处,给予宁波鄞州仁医堂中医医院警告、罚款人民币3.5万元的处罚;给予医师唐某某警告、暂停执业3个月的处罚。5月31日起将对全区中医医疗机构开展行业专项集中整治。网民普遍表示处罚过轻。在相关报道的带动下,舆情于30日达到顶峰。

第二阶段:媒体继续跟踪事件进展,舆情逐渐趋缓

5月31日,《钱江晚报》再次发表文章《腰肌劳损遭遇“小分子祛炎针”悬疑作家紫金陈质疑,为何越治越痛》称,当地工商、卫生健康等部门已介入调查,但医院方面沟通并不积极。院方一位尤姓工作人员表示,对“小分子净化祛炎疗法”不甚了解,但是注射物均为西药。这一说法,与之前唐医生告诉紫金陈的“把中药颗粒粉碎成水分子百分之一大小的粒子注射体内”并不吻合,涉事唐医生也未现身。鄞州区卫生健康局表示,经过初步确认,涉事针剂没有中药成分,是盐酸利多卡因、盐水、维生素,而这些内容与宣传的“小分子祛炎针”完全不同。鄞州区卫生健康局认定该医院存在夸大宣传医疗效果、过度收费问题等,并作出相应处罚。在调查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医疗欺诈问题,相关部门正在完善材料,移交公安部门进行处理。同时,鄞州区将对中医医疗机构进行专项整治。舆情热度逐渐平息。

报道内容分析

除转载媒体曝光内容外,舆论还关注以下3方面。

一是认为亟需整治医疗乱象,处理、清退不合格的医疗机构是当务之急。如5月30日,《成都商报》刊发《推理作家紫金陈被“小分子祛炎针”套路普通人能幸免么?》称,这家医院和医生使出的招数算不上高明。归结起来就两条:一是把自己的疗法吹得神乎其神。二是搬出名人为自己背书。患者即使心里有顾虑,仍免不了“病急乱投医”。不整治医疗乱象,任何人都有可能“受害”。要让此类套路就此消失,不再坑害消费者,还得从源头进行治理,让那些有问题的医院和企业无所遁形。

二是呼吁降低医疗事故维权门槛。如《光明日报》刊发《别把紫金陈维权当笑话看应反思医疗事故维权门槛如何降低》称,此次事件能够引发广泛关注,与受害人在舆论场有较大的影响力分不开。紫金陈表示,他不要退款不要赔偿,从中可以看出他想要维权的坚定决心,更可以看出当下维权的难度。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退款或赔偿而选择息事宁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紫金陈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近年来,一些名人的理性维权行为,通过其影响力,放大了舆论和司法对某一行业痛点的关注度,进而促进形成了更为透明、公开的机制,这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做法。其实,这里真正值得关注的是,整个社会如何从制度上去降低此类事件的维权门槛,让普通人也能通过正常途径维护自身的基本权益。要搭建更为畅通的维权渠道,让公众信赖司法,唯有此,其才会在碰到相关事宜时选择诉诸正常维权途径,而非舆论。舆论更深层次的期待是,有朝一日,如果普通公众遇到了类似的侵权事件,监管部门也能“接诉即办”,如此,也就将普通的维权事件纳入到了既有的法治常轨。

三是建议常态化治理虚假医疗宣传。如光明网发表《知名作家网络维权,医疗监管当发力》称,该事件无疑是一场医疗机构涉嫌虚假宣传与欺诈的医疗责任事故。日常生活中,舆论与法律对普通的虚假宣传尚且不能容忍,更何况涉及公民身体健康的医疗行业。从这个角度去看,有关方面有必要针对医疗行业少部分害群之马涉嫌虚假宣传与欺诈的行为进行专项打击,避免再造成类似医疗责任事故。舜网发表《整治医疗乱象,重点不在“谁上当”》称,“紫金陈维权”的关注重点,是在医疗乱象面前,人人皆可能“受害”。在追究涉事医院和医生的法律责任之外,更应该常态化整治虚假医疗宣传,打通患者维权渠道。

来源/《舆情周刊》删减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