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种养结合 > 正文

种养结合“变废为宝”

锄禾网|来源: | 2021-08-14 | 次阅读

「本文来源:安徽日报」


“我这个养殖场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现存栏生猪4000多头,其中母猪600头,整个猪场一年能繁育猪仔10000多头。”近日,在涡阳县店集镇宋牌坊村,养殖大户宋崇云一边指挥工人干活,一边介绍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记者在他的良种猪养殖基地看到,晾晒棚、集污池、沼气池等环保设施一应俱全,几乎所有的养殖废弃物都能综合利用,基本做到零污染。


今年54岁的宋崇云,2012年开始建养殖场,经过多年的努力才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开始资金比较紧张,猪场的规模只有现在的一半,而且设备条件差,排泄物到处都是。现在聘用20多名工人,提高了机械化程度,防疫防病技术也增强了。”


为实现变“粪”为宝、种养双赢,宋崇云去年又投资20万元,试点肥水管网还田,购置加压设备2套。同时,他在养殖基地周围流转400亩土地种植农作物,养猪场的粪便经发酵池处理后,再掺水稀释,然后通过加压泵传送到农田再利用,实现种养结合绿色发展。


“这个沼气池4米深、20米长、15米宽,产生的沼气可以供我们烧开水、做饭使用,还可以发电。那边是一个肥水储存池,长50米、深3.5米、宽3.5米,平时把肥水储存起来,灌溉农田时再用。”宋崇云说,肥水使用效果不错,可以减少15%的化肥使用。


涡阳县是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其中规模养猪场400余家。如何处理畜禽粪污,成了当地政府和养猪场主的难题。近几年,为做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该县积极探索畜禽粪污利用模式,按照“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工作思路,引导规模养猪场利用管网,把发酵好的肥水适时还田,走出一条种养结合、绿色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该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永立说,肥水还田既解决了养猪场粪污处理的问题,又降低了化肥使用量,有效改良了土壤环境,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目前,该县已有11家规模养猪场主动铺设管网进田,铺设管网26公里,覆盖周边1万余亩农田。随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的实施,该县将进一步推广肥水管网还田模式,实现种养结合、绿色发展。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